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DeepSeek会成为AI界的“伤仲永”么?

时间: 2025-04-23 21:27:00

文|未来图灵

“旧世界正在分崩离析,新时代正在光速到来。”2024年底,DeepSeekR1大模型即将推出之际,DeepSeek(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罕见地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并评论道。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AI新贵”,似乎正在陷入“伤仲永”式的困境。

近期未来图灵发现,小红书有传言称,DeepSeek主打一个有钱豪横的企业,完全不需要融资和上市,企业规划类似华为。这种表述之下,外界对DeepSeek的发展前景产生了诸多猜测。

AI界的“现象级”崛起

时间回到2024年5月,DeepSeek还只是一家鲜为人知的AI初创公司。当时,AI大模型市场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如百度、阿里、字节跳动等已经在该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DeepSeek却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打响大模型“降价潮”的第一枪。

2024年5月,DeepSeek宣布开源第二代MoE大模型DeepSeek-V2,该模型在性能上比肩GPT-4Turbo,价格却只有GPT-4的仅百分之一,这一极具性价比的产品迅速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也让DeepSeek收获了“AI界拼多多”的名号。

随后,智谱以及阿里、字节、百度等纷纷跟进,大模型市场的竞争格局由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尽管DeepSeek在价格和性能上取得了一定优势,但在当时,其行业地位仍然相对边缘。

接受媒体采访时,智谱COO张帆将自己公司视为“主流厂商中第一个降价的”,言下之意,DeepSeek并不在主流厂商之列。即便到今年初,DeepSeek 的行业地位也仅仅和面壁智能并列,位列大模型“六小虎”之后。

转折发生在2025年1月10日,DeepSeek正式发布官方App并上线iOS与安卓应用市场。1月20日,DeepSeek正式发布DeepSeek-R1模型,该模型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OpenAIo1正式版。

随着R1模型的发布,DeepSeek的用户数量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仅仅上线20天,DeepSeek应用的日活就突破了2000万,包括阿里、腾讯、华为、百度等国内多个云巨头均宣布接入DeepSeek,形成强大的“朋友圈”。QuestMobile数据显示,2月1日,DeepSeek日活跃用户数突破3000万大关,成为史上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应用。截至2月9日,DeepSeekApp的累计下载量超1.1亿次,周活跃用户规模最高近9700万。

DeepSeek火了,然后呢?

在DeepSeek迅速蹿红的同时,质疑声也纷至沓来。首当其冲的便是训练成本争议。

在DeepSeek研发团队发表的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仅仅使用了550万美元的算力训练成本就完成了6710亿参数大模型的训练。这一数据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讨论,部分人认为这一成本低得难以置信。

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发布了一篇长文讨论了DeepSeek的进展,他指出DeepSeek并没有“用600万美元做到美国AI公司花费数十亿美元才能实现的事情”。以Anthropic为例,Claude 3.5 Sonnet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模型,训练成本达数千万美元,远不是数十亿美元级别。

他还表示,如果AI训练成本的下降趋势是每年4倍,如果DeepSeek-V3的训练成本比一年前开发的美国当前模型低约8倍,那其实完全符合正常趋势......即使接受DeepSeek的训练成本数据,他们也只是处于趋势线上,甚至可能还未完全达到。

其次,模型性能方面也受到了一些质疑。虽然DeepSeek-R1在诸多任务上表现出色,但也有观点认为,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其性能表现并未达到宣传中的水平。例如,在一些对模型推理速度和准确性要求极高的金融风险预测场景中,有用户反馈DeepSeek-R1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推理结果的时效性和精准度无法满足实际业务需求。

再者,DeepSeek一体机市场也陷入了困境。

2025年,DeepSeek一体机成为了市场热点,众多企业纷纷入局。然而,这一市场却迅速遇冷。算力百科发文称,从甲方视角来看,许多采购了DeepSeek一体机的企业发现设备难以使用,机房里的设备大量闲置,沦为“电子废铁”。机房里的IT小哥已对着积灰的AI设备陷入沉思,这玩意儿这么贵到底咋用?是我能力不行么?下一份工作在哪里?!

从乙方视角而言,销售商面临着产品难以卖出的困境,虽然朋友圈宣传热闹,但实际销售情况却十分惨淡。

此外算力百科还表示,DeepSeek一体机还面临着法律风险。众多厂商将开源项目Dify进行简单的界面篡改,摇身一变成了自家的“DeepSeek一体机”推向市场。这种违反开源协议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开源不等于免费,不是让大家为所欲为。已经购买了相关一体机的甲方,如果乙方不能提供dify官方商业授权,将面临退货退款甚至法律诉讼的风险。

DeepSeek豪言“日赚56万”?

3月1日,DeepSeek官方发布《DeepSeek-V3 / R1推理系统概览》,首次披露成本利润率情况,称“若所有Tokens按 DeepSeek R1定价计算,理论上一天总收入为56.2027万美元,成本利润率545%。当然实际收入没这么多,因V3定价更低,收费服务占比部分,夜间还有折扣”。

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北京潞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尤洋。

时间回溯到2月9日,潞晨科技创始人尤洋在社交媒体发表了一条“暴论”:MaaS(Model as a Service)在中国短时间内可能是最差的商业模式。

尤洋通过计算指出,现阶段通过Token(文本单元)计费获得的收入难以覆盖大模型算力成本,以满血版DeepSeek R1每日输出1000亿Token为例,每月机器成本4.5亿,亏损约4亿,呈现出“用户越多,亏损越多”的态势。

如今DeepSeek官方公布的理论成本利润率与尤洋此前计算结果大相径庭,将尤洋和潞晨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针对这一争议,关于DeepSeek官方与潞晨计算结果为何天差地别成为舆论焦点。尤洋解释,剑指AGI的DeepSeek与基于开源模型做To B生意的MaaS厂商面临情况本质不同。DeepSeek可专注模型研发,对用户体验影响考虑较少,而MaaS厂商因ToB业务特性,需将客户体验置于首位,毕竟To B业务对服务稳定性和低延迟要求极高。并且在复杂现实场景中,机器吞吐率受任务类型、输入输出序列长度、联网需求等因素影响而变化,这些差异最终致使双方在成本和盈利计算上分歧巨大。

2月28日,面对网友相关提问,尤洋再次强调按2025年2月初状态,该业务不可能盈利,亏损源于测试速度与实际场景差距、机器利用率峰值和波谷差距大以及机器不稳定等。

DeepSeek文章发布后,尤洋发文指出《DeepSeek-V3 / R1 推理系统概览》中的数据对计算MaaS成本无参考价值,将DeepSeek网页、APP和MaaS API的Token数相加计算不合理,还提及使用体验不佳,称其并非合格MaaS产品。

3月1日下午,潞晨科技微信公众号宣布将暂停DeepSeek API服务,并会对未使用完余额的用户全额退款。不过,3月2日凌晨尤洋重新编辑内容,强调DeepSeek是中国最好的模型之一,自己并非贬低DeepSeek,而是抨击倒卖DeepSeek API却赔本赚吆喝且吹嘘推理速度快的中小云厂商,却被友商引导至与DeepSeek对立。

3月2日早间,或许是意识到自己此前言论的不妥,尤洋再次发文称,“本人昨天情绪太冲动,说了一些让人误解Deepseekinfrastructure团队的话。Deepseek infrastructure团队技术一流并给开源社区做出巨大贡献。本人诚挚道歉,已经删除不当表述,感谢大家提醒!”

不仅仅是尤洋,在前述DeepSeek文章下面,硅基流动创始人袁进辉回复写道,“DeepSeek官方披露大规模部署成本和收益,又一次颠覆了很多人认知。现在很多供应商还做不到这个水平,主要是V3/R1架构和其它主流模型差别太大了,由大量小Expert组成,导致瞄准其它主流模型结构开发的系统都不再有效,必须按照DeepSeek报告描述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率,而开发这样的系统难度很高,需要时间,幸好这周DeepSeek五连发已经把主要模块开源出来了,降低了社区复现的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还在深度求索任职的罗福莉,在2024年5月曾在知乎发文提到,“大家不用担心模型断更,也不用担心API涨价(目前就是大规模服务的价格,不亏本,利润率超50%)”。

千年前,王安石笔下的神童方仲永,五岁便可赋诗,指物成文,天赋异禀,却因急功近利,最终“泯然众人”。

如今,本土AI界的“现象级选手”DeepSeek,凭借惊艳实力迅速崛起,却也深陷舆论争议的漩涡。不禁令人发问:它是否会步方仲永后尘,陷入发展“尴尬”?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训练成本争议、市场遇冷、商业模式质疑等问题,正如同暗礁,随时可能冲击其前行的航线。

作为备受瞩目的本土AI企业,国人无不期待DeepSeek能突破重围,在全球AI竞争中崭露头角。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处于行业风口,越需保持清醒与审慎。只有避免因盲目追求高光时刻而过度透支潜力,DeepSeek才能真正跨越“伤仲永”的预言。

相关推荐
 DeepSeek会成为AI界的“伤仲...04-23
 AI加速上车,座舱端侧模型、智能驾驶...04-23
 底层资产持续扩容 | 2025年一季...04-23
 专家:京东入局外卖行业,能否持久尚待...04-22
 重庆荣昌直升镇:雷笋鲜嫩上市 带旺乡...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