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流鼻涕、鼻子痒、眼睛痒……春天是赏花的季节,这个时候过敏性鼻炎患者也逐渐增多。对此,专家为预防过敏性鼻炎给出生活妙招,并提醒警惕“网红”治鼻炎产品。
春季植物花粉,南方地区尤其以木棉花形成大量棉絮物,成为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诱因。部分患者还可能因广东季节特色——潮湿中的真菌孢子、尘螨等因素叠加发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张建中主任医师表示,症状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快速发作(如连续打喷嚏、鼻痒),脱离过敏环境后缓解,但春季反复接触花粉会导致症状持续数周至数月。
如今,以盐酸萘甲唑啉、马来酸氯苯那敏等为主要成分的“网红滴鼻剂”因其快速缓解鼻塞的效果备受追捧。这类产品虽然能暂时缓解鼻炎或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不适症状,但专家提醒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马慧敏指出,这类“网红滴鼻剂”含有血管收缩剂(如萘甲唑啉),持续使用会造成鼻黏膜萎缩,引发永久性鼻塞;还会掩盖真实病情,可能延误规范治疗的最佳时机。“此类滴鼻剂仅适合短期应急使用,切不可长期依赖。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张建中介绍,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鼻腔喷雾、眼药水等。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鼻用激素、减充血剂等。药物治疗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但长期使用同一药物可能会导致耐药性和副作用。
免疫疗法也被称为特异性免疫疗法,是一种长期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以减少症状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免疫疗法可分为口服、注射、皮下注射等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过敏性鼻炎虽无法彻底根治,但通过了解症状、精准诊断,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和防护措施,就能有效控制症状。”马慧敏还提到,药物治疗中,使用激素类鼻喷剂需遵医嘱,连续使用不超过3个月;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抗过敏药,防止副作用叠加。同时,过敏药并非越贵越好,须对症选择,如轻度症状用二代抗组胺药即可。
对于预防控制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张建中给出几个生活妙招:
1. 减少接触花粉:避免晴天大风时外出,建议外出佩戴口罩,如果可以,建议佩戴N95口罩、护目镜等;回家后立即洗脸、冲洗鼻腔,更换外衣。
2. 环境控制:使用空气净化器,关闭车窗和门窗;晾晒衣物避免户外,防止花粉附着。
3. 饮食辅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Omega-3的食物(如深海鱼),减少辛辣刺激。
文|记者 朱嘉乐 通讯员 黄锐图|视觉中国
编辑: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