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市人大常委会今年重点督办建议聚焦农业保险

时间: 2025-04-13 10:55:00

原标题:

市人大常委会今年重点督办建议聚焦农业保险
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涉农主体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和减少农业生产损失的重要举措。日前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主任会议,决定将《关于进一步完善惠州市农业保险体系的建议》与《关于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服务水平的建议》合并办理,确定为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2025年重点督办建议。

  特色和新兴产业保险覆盖不足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增品、扩面、提标”要求,开办中央财政补贴型险种、省级财政补贴型险种、地方特色险种等,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展。

  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惠州农险今年累计支付赔款3797.66万元,受益农户达到4154户次,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达12.37亿元。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金额2853.5万元,受益农户达到4088户次,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达11.66亿元。

  市人大代表李慧宇在今年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惠州市农业保险体系的建议》。

  “目前,惠州市农业保险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领域,如水稻、生猪等,对于一些特色农业产业和新兴农业业态的保险覆盖不足。”李慧宇举例,惠州市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花卉、水果等特色产业,缺乏针对性的保险产品支持,农民在面临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时,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李慧宇认为,现有农业保险产品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赔偿额度有限,难以满足农民在遭受重大灾害损失时的实际需求。

  “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稳定了农业经营主体种养预期和经济收益,有力强化了农业产业安全和发展韧性。”市人大代表张玉臣在今年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也提出了《关于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服务水平的建议》。

  张玉臣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农业保险在承保、理赔环节仍存在一些不足,与广大涉农主体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承保机构服务基层能力相对薄弱;经营主体对保险条款知晓率不足、信息不对称;理赔不及时、赔付时间长且赔付率较低、有时存在拖赔惜赔情况;技术与数据支撑不足,数字化水平较低、风险预警与精准承保能力欠缺;经营主体满意度不高、获得感不足等问题。

  鼓励保险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李慧宇建议完善惠州市农业保险体系,丰富农业保险产品种类,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鼓励保险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针对惠州市特色农业产业和新兴农业业态,开发设计个性化的保险产品。”李慧宇建议,可为花卉产业开发针对自然灾害、病虫害、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的综合保险产品,为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业态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化解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对于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的农业产业,李慧宇建议给予重点扶持,提高财政补贴标准,降低农民的参保成本。同时,扩大财政补贴范围,将更多特色农业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补贴范围。

  张玉臣认为,各承保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保防救赔”一体化体系,坚持“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理念,推行“保险协保员+农技人员”双员联动机制,切实提高保障农业稳定生产的服务能力。构建农业保险大数据平台,整合气象、种养殖业和涉农主体档案等数据,开发AI定损模型,结合历史数据与实时监测,自动生成理赔方案,提升农业保险信息化管理水平。

  “推动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广大涉农主体。”张玉臣建议加强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服务管理,加快推动有关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政策的落地落实,严厉打击惜赔、拖赔、无理拒赔等行为,提升农险合规和服务质效,维护涉农主体合法权益。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郭敏 通讯员杨为高

相关推荐
 新农人|把买房子的钱投进大棚,金融大...04-15
 华泰证券:部分商品关税豁免,看好果链...04-14
 心源性猝死缘何找上年轻人?这些征兆赶...04-14
 离岛免税销售承压 海南多举措提振免税...04-13
 市人大常委会今年重点督办建议聚焦农业...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