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工程师为何在天津挖下水道?如何用电力照亮租界夜晚?《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生活在天津的丹麦人,1860—1912》是一部聚焦晚清天津丹麦人生活的城市史、社会史著作,以近150名天津丹麦人的生活为线索,记录了晚清天津城市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
全书从不同身份的丹麦人角度出发,着重展现他们在燃气与水电供应、河道开发与维护、铁路修建等领域的技术贡献,系统展现了丹麦工程师、商人在天津水电基建中的关键角色。同时利用大量原始史料,真实记录了天津丹麦人的生活百态,从其日常生活、工作经商、交友度假及与当地民众、其他外国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反映了天津城市的社会生活风貌,为我们描绘了一段生动的晚清外侨在中国通商口岸的生活史。
《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生活在天津的丹麦人,1860—1912》,[丹]李来福 著,刘海岩、龚宁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燃气和电力
1886年,曾有人提出用煤气为英租界提供公共照明,但这种想法被认为太昂贵了。1888年1月,有人在英租界租地人年会上提出一项建议,为租界提供油制气(oilgas)照明,其照明亮度是煤油灯的两倍,而供气价格又相同,合同期限为15年。同时会议还收到一项供应煤制气(coalgas)的提议。大会肯定了这些提议,但是要求对方提供更多的信息。1888年3月和5月召开的两次租地人特别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璞尔生提出的油制气提案。1888年7月14日,在这项提案在法律上获得英国公使批准之后,英租界工部局与天津气灯公司代表璞尔生和林德签订了一项供应油制气的合同。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考虑为法租界和天津城区供应油制气。
1888年10月,该公司刊登广告,征集资本5万两银,但是直到1889年2月下旬,只筹集到了25000两银。公司决定修改计划,以缓解财务状况,璞尔生自愿放弃他的红利股。工厂建在英租界以外,是英租界工部局承租的一片土地。工厂的用地面积比原计划缩小了,但管道的口径规格保持不变,以备将来扩建。1889年秋季,工厂设备运到后,建设工程开始施工。
1889年12月24日的平安夜,英租界的主要街道维多利亚道第一次点亮了油气灯,租界的其他街道也很快安装了路灯。英、法租界铺设的供气管道,总长度约5.8公里。公司第一年年度营业报告写道,供气量为43 634立方米,约三分之二用于公共照明,其余用于私人消费。
1891年,璞尔生担任天津气灯公司的董事长。林德在公司成立时任工程师,但后来退出了。璞尔生在19世纪90年代一直是公司的负责人,除了担任董事获得的董事费和股票利息,他似乎没有得到多少报酬。1898年和1899年,他获得了500两红利,但根据1899年的评论,这远远不能弥补公司应当偿付璞尔生的实际欠债。
到1899年,公司的实缴股本已达到41800两银;股息定期支付,开始是5%,后来提高到8%;输气主管道已延长到9.2公里,到达了英租界扩展界;油制气产量达到132 500立方米左右,制气机的产量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供私人消费。此后公司又发生了两次火灾,虽然都幸免于难,但是1897年2月发生的第二场火灾很可能会危及公司的生存,因为公司不能再投保了。
从1899年开始,由于煤油和煤炭价格的上涨,公司出现了亏损,年度账目出现了小幅赤字,如果将折旧和董事费包括在内,赤字可能会更大。在1900年义和团围城期间,公司的损失进一步扩大,不得不提高价格。一些额外损失后来通过英租界工部局向中国政府索要的赔偿得以弥补。当时有人提出对公司进行停业清算,还曾一度考虑把公司出售给英租界工部局,但工部局的想法是天津气灯公司只有与自来水厂一起出售他们才会感兴趣。最终,天津气灯公司幸存下来,甚至把修建路灯扩至英租界扩展界。
1902年夏天,法租界的街道上出现了电灯,英租界也对此产生了兴趣。1903年夏天,租地人会议决定“与天津气灯公司签订一项合同,用油制气和电力为租界提供照明”。1904年新年前后召开的两次股东会议决定,由璞尔生担任董事会主席,将公司的活动扩展到各种不同形式的照明,在地理区域上将营业范围扩展到北京和秦皇岛,并将公司更名为“天津气电灯公司”,认缴资本从目前的5万两银增加到25万两银。1904年3月28日,上海高等法院批准了他们的增资计划,4月《京津泰晤士报》刊登了增资广告。但是,由于股金认购不足,1905年1月公司发行债券3万两,年息7厘。
1904年夏天,天津气电灯公司就其生产设备和所生产的用电如何在公用设施和私人消费之间分配的问题签署了一项协议,协议预计在12个月内开始实行。但是直到最后期限这一协议也没有兑现,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尽管璞尔生一直在积极活动。1905年4月,《北华捷报》报道说,天津中国电灯公司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开始恢复生产,袁氏不久前从该公司的创建人璞尔生那里买下了原建的工厂。可是,在1905年6月召开的天津气电灯公司第十五届年会上,董事会主席璞尔生就世界和天津的照明问题发表了长篇演讲,并希望公司能在1个月内开始电力供应。安装工程可能还需要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与英租界工部局签订的供气协议将于1907年7月31日到期。1905年5月,公司保证,有需求的用户只要将其合理要求告知他们,都将获得电力供应。1907年4月,璞尔生遭遇了一场事故,导致其髋部骨折而长时间卧床不起。同年8月底,璞尔生去世。当时他很幸运地正好亲身经历了从供气到供电的转变,但由于他的精神很虚弱,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意识到他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他留下了该公司的股份,价值1600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