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青岛电子学校“三种精神”融入教学根基 培养时代所需技能人才

时间: 2025-09-10 09:18:00

王国明辅导学生专业技能。

  在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人民勇敢前进的磅礴力量;在职业教育的“黑土地”上,“三种精神”则以紧密的联系成为激励未来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成材的精神源泉。青岛电子学校的校园里,“三种精神”正以“灯塔”的姿态,照亮人才培养各方面、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当劳动精神激励学生苦练技能,当劳模工匠生动案例激发榜样效应,当匠心与少年心深深对话,“三个精神”正由电子教师的积极传递变为电子学子成才的内生动力,涵养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的“电子范本”。

  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光荣

  “教师团队要充分挖掘传承‘三个精神’的时代内涵,打造教育新样态、育人新模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塑造创新品格,将弘扬‘三个精神’的外在举措最终内化为学生逐梦的内生动力。”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这样要求教师团队。学校教师将“三种精神”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光荣、以劳模为榜样、追求精益求精,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

  初入电子学校的新生宛如一张张“白纸”,需要教师将劳动光荣、“技能为王”的理念和职业自信在一颗颗稚嫩的心中逐笔描绘。“每年我们都会给新生开设职业宣讲课,通过专业介绍、实训设备的体验等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职业教育。”青岛电子学校电子专业教研组组长吴振伟告诉记者。“比如我会以学校周边台东夜市上的彩色霓虹灯为例,结合专业课程当中半导体材料、智能控制等板块的知识讲解原理,一般来说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就这样,吴振伟将学生“领进了门”,将劳动创造的美好植入到他们的心底。

  在教学中,吴振伟叮嘱学生们一定要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能水平,不要怕苦怕累。“借助学校的‘e米阳光’志愿服务品牌,我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等公益服务,学生们既可以体会劳动的价值感,又能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增长成才的内驱力。”

  榜样力量激发成长能量

  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及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榜样引领作用,能激励学子为实现个人梦想和人生价值而不懈奋斗。青岛电子学校始终把“劳模精神”渗透在德育全过程,2012年在团岛灯塔建立德育基地;2015年挂牌成立“青岛电子学校劳模学校”;2017年6月,青岛市首批“劳模·工匠工作室”落户电子校园;2024年学校被授予“雷锋职业精神研究基地”;多年来学校常态化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用“有温度”的故事、“接地气”的言语、“可触摸”的榜样,让学子在“活教材”中汲取力量。

  “在‘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中,同学们聆听过全国劳动模范皮进军等人物故事,在日常教学中,我也会与大家分享许多劳模事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教授电动机控制这门课程时,我指导学生们按照图示接线,有些同学上手很快,但是有些学生明显未能马上掌握。那段时间我恰好跟同学们分享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从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人民工匠的故事,一位技能较弱的学生显然受到了鼓舞,在周记中写下了感受,并不断给自己加练,于是技能明显有了提升,我想这就是‘劳模精神’的教育意义。”青岛电子学校电气专业教研组长李丽说道。

  匠心传承培养精尖人才

  青岛电子学校教师王国明于1992年到青岛电子学校任教,获评正高级讲师、齐鲁名师,辅导学子在国家、省市各级技能大赛中拿金牌到“手软”。

  “多年的带赛经历中,比起‘金牌时刻’,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那是有一年赛前,我带着学生去郑州参加拉练,当时几乎所有观摩的人都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赞叹不已,觉得他比工作多年的从业人员技能还要高超。我想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就是精益求精,成为标杆。”作为行业大拿,王国明主参编了10多本国家级专业教材,其中有2本教材被评为职业教育国家级“十四五”规划教材,研究课题多次列入省市规划课题立项并结题。“其实这些课题并不是刻意去寻找的,而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问题,于是想办法去解决,最后将方案凝练出来,就成为了十分实用的课题,能帮助更多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正是秉持着这样的认真与匠心,王国明通过言传身教,让一批批学生成为炙手可热的技能人才。“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职业精神,它融合了传统工匠精神的精髓,并赋予了其新的时代价值。”王国明说。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彤 学校供图

相关推荐
 坚守瑶寨27载,这对姐妹花点亮乡村孩...09-10
 青岛电子学校“三种精神”融入教学根基...09-10
 近期,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剧增,交警...09-07
 让家长打扫教室,不合理的潜规则也该“...09-02
 热搜第一!即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官方...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