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让家长打扫教室,不合理的潜规则也该“清扫”| 我来评

时间: 2025-09-02 10:44:00

“为什么还是我们?”据报道,最近,有杭州萧山家长发帖称,开学之际,收到老师发给家长们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不少网友表示,小时候开学,自己打扫卫生,长大了孩子开学,还要帮孩子去打扫卫生。

开学季,杭州萧山家长收到的“教室打扫接龙通知”,让“家长该不该替孩子打扫教室”的争议再度升温。从网友“小时候自己打扫,长大了替娃打扫”的调侃,到“90后读书时轮流搞卫生”的回忆,这场看似简单的卫生争议,实则戳中了家校责任边界模糊的痛点:当家长拿起扫帚代替孩子劳动,清扫的是教室灰尘,丢失的却是劳动教育的初心,这种不合情理的“代劳潜规则”,早该被彻底“清扫”。

让家长代扫教室,本质是对“劳育”的集体漠视,背离了“五育并举”的教育初衷。劳动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题”,而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动手能力的“必修课”。正如网友“木桥头”所言,“读书不仅学文化课,还要接受德智体美劳教育,劳动难道不是其中一项吗?”回溯过往,无论是“自己打扫教室”,还是“年级卫生轮流搞”,劳动曾是几代人的校园记忆:擦黑板、扫地面、摆桌椅,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珍惜集体环境。如今,家长代劳甚至请保洁打扫,看似解决了“卫生问题”,实则剥夺了孩子在劳动中成长的机会,让“劳育”沦为口号,也让孩子失去了学会责任与担当的课堂。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家校共育中责任边界的严重错位。学校将本应属于学生劳动实践的任务,变相转嫁为家长的“义务”;部分家长虽有不满,却因担心“不配合会影响孩子”而被动参与;甚至有人将“家长代劳”美化为“自愿付出”,忽略了其背后的责任转嫁本质。网友的观点值得深思:“应该让孩子多参与,招募家长协助指导即可”。家校共育的核心,是家长“协助”而非“代替”,是学校明确责任而非“甩锅”。若学校连“组织孩子打扫教室”的信心和能力都没有,连“劳动教育”的基本阵地都守不住,又何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或许有人会辩解“孩子年纪小,打扫不干净”“家长自愿报名,无可厚非”,但这些理由站不住脚。年纪小不是“不劳动”的借口,而是“学习劳动”的起点。老师可通过示范教学、分组协作,引导孩子逐步掌握劳动技能;“自愿报名”也不能掩盖责任错位的本质,当“不报名”的家长面临隐性压力,当“孩子劳动”被“家长代劳”取代,这种“自愿”早已变味。真正的家校共育,应当是学校明确教育责任,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家长做好家庭教育,鼓励孩子动手实践,而非越俎代庖、包办一切。

教室的灰尘需要清扫,家校责任的“灰尘”更需清除。让家长代扫教室的潜规则,不仅削弱了劳动教育的价值,更模糊了家校责任的边界。期待学校能重新扛起劳动教育的责任,让孩子在打扫教室的过程中学会担当;也期待家长能放下“包办思维”,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唯有厘清责任、回归教育本质,才能让“劳育”真正落地,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中,成长为有责任、会担当的时代新人。(作者:郭元鹏)

综合编辑:李明 校对:刘恬

相关推荐
 让家长打扫教室,不合理的潜规则也该“...09-02
 赣州卫生学校也要买校服吗?官方回复...08-29
 沈阳市教育局发布重要公告!...08-23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08-22
 中医义诊+萌娃集市!“爽贵阳”邻里活...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