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理解“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时代价值

时间: 2025-08-14 14:42: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为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其中蕴含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三个辩证统一”构建实践论基础:一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人类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动态调整行为,既要看到绿水青山的民生价值,更要以“像保护眼睛般珍视生态”的态度协调主客体关系。二是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自然界包含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必须尊重自然承载力,避免因过度开发引发生态报复。三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人类活动需同时遵循自然规律与主体需求,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平衡。

“三种属性”揭示本质特征:绿水青山兼具自然财富与经济财富的双重属性,社会属性则通过“人不负青山”的前提条件体现。若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将导致自然属性受损并最终丧失经济价值,经济增长将不可持续,社会属性亦无从依托,印证“生态优先”的源流关系。

“三大观念”彰显战略视野:大历史观从中华文明5000年生态智慧与世界文明兴衰规律中提炼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逻辑;大民生观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治理观通过最严格法治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治理体系,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具有强大的实践伟力。

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践破解发展困局。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工业化进程浓缩发达国家数百年发展历程、环境问题集中显现的国情,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辟阐释,强调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亲自擘画、部署、推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解决。

坚持目标导向,战略引领构建制度体系。通过顶层设计构建制度框架,明确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坚持结果导向,人民至上彰显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持“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的初心,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态公共产品。通过提高生活质量、共享绿色福利,构建起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充分体现大国领袖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情怀与远见。

要始终保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战略定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化工业、移动、面源、流域、海洋等污染治理。落实河湖长制,推进县级及乡村黑臭水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全域覆盖“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农业废弃物高效综合利用。加强新污染物治理。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排名,强化生态补偿机制。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重点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立生态修复标准体系。要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


作者:潘碧灵

编辑:罗欣岚(实习)

相关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理解“人不负青山...08-14
 驻泰国使馆发言人答记者问...08-13
 【解局】“关税休战”延期90天,对中...08-12
 利好中国资产!重要调整,26日收盘后...08-11
 Crocs股价一夜暴跌30%,曾经火...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