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日,“洞洞鞋”制造商Crocs(卡骆驰)发布业绩指引,第三季度营收预计将同比下降9%至11%。受此影响,Crocs股价一夜之间暴跌近30%,报收74.39美元,触及近三年来的最低点,也是其近十多年来最大单日股价跌幅。总市值仅剩41.71亿美元。
曾在全球时尚圈掀起热潮的洞洞鞋鼻祖Crocs,正经历增速放缓。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为9.37亿美元,同比微降0.14%。此前2021年至2024年,Crocs营收同比增速分别高达66.92%、53.67%、11.46%、3.53%,呈现连续下降趋势。
从“最糟发明”到“丑鞋神话”
Crocs于2002年在美国科罗拉多成立,最初定位为帆船及户外运动鞋履。同年11月,第一双洞洞鞋上市,凭借轻便、防滑、易清洁等特性迅速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Crocs在纳斯达克上市,创下了鞋类企业首次公开招股的首日股价上升最高纪录。
Crocs推出的洞洞鞋外形饱受争议,2010年甚至被《时代周刊》评为“最糟糕的发明”。2017年,Corcs品牌在与巴黎世家的联名款“松糕洞洞鞋”引发关注后,开启潮流化转型。2020年疫情期间,居家消费需求推动舒适鞋类热销,Crocs迎来巅峰。2023年,公司卖出1.2亿双洞洞鞋,全年销售额39.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46%;净利润7.93亿美元,同比大增46.73%。
中国市场高速增长,乘上广东“省鞋”之风
目前,Crocs的市场覆盖了北美、亚太地区、欧洲、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近年来。北美之外的国际市场成为Crocs主要的增长动力,而中国市场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
2020年至2024年,Crocs集团集团营收从13.9亿美元一路涨至41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从3.13亿美元涨至9.5亿美元。集团财报显示,2024年Crocs集团整体营收同比增长3.53%,主品牌收入达32.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4亿元),同比增长约10%。其中中国市场增速超过70%,成为全球增长核心驱动力。Crocs首席执行官Andrew Rees表示,中国已成为Crocs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引领增长”。
在中国,洞洞鞋尤其受到广东消费者欢迎。在“拖鞋是广东省省鞋”话题中,轻便凉爽的洞洞鞋一度被视作“省鞋”代表。有数据显示,在小红书上关注洞洞鞋的年轻人中,广东用户占比接近20%,位居全国第一。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品牌在中国面临的气候与文化环境与北美差异较大。在美国,Crocs被视作“自由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适合全年穿着;而在中国,除广东、海南等少数地区外,大部分消费者仅在夏季或居家、短途出行场景使用,穿着频率受到限制。
营收增速连续下滑,品牌面临多重压力
Crocs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9.37亿美元,同比微降0.14%。这也是其近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营收下滑。此前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66.92%、53.67%、11.46%、3.53%,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公司在一季报风险因素中提到,贸易政策变动可能带来关税调整等不确定性,为“不受此类变化影响的竞争者创造市场机会”。这意味着本土鞋履品牌有机会在价格与供应链方面争夺市场份额。
作为洞洞鞋的开创者,Crocs普通款售价在200元至2000元之间,热门联名款甚至突破万元。例如,与施华洛世奇合作的“小鲸鱼洞洞鞋”售价9999元,单个鞋花饰物价格为28至45元。高价是Crocs面临的主要争议之一,在社交平台与天猫官方旗舰店评论区,许多消费者给出了“不值”的评价。
高价策略在提升品牌溢价的同时,也让部分消费者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自爆火以来,Crocs一直在与盗版产品作斗争。2021年,Crocs对包括沃尔玛在内的21家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其售卖山寨洞洞鞋,最终获赔约4000万元人民币。
在中国市场,Crocs同样长期面临劣质仿款与“平替”泛滥的问题。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售价低至几十元甚至几元的仿款洞洞鞋和装饰配件大举涌现。有媒体指出,Crocs的鞋型设计相似度高,品牌辨识度有限,市场上大量二三十元的白牌洞洞鞋在外观上难以区分。
除价格外,洞洞鞋也时常面临健康与安全问题的争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一些增高洞洞鞋因鞋底呈半球形、材质偏软,可能降低踝关节稳定性,增加崴脚风险。长期穿着还可能导致足弓塌陷、足底筋膜炎、踝关节退变,甚至引发骨盆前倾、脊柱侧弯等问题。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专家也表示,洞洞鞋在高温潮湿环境下透气性差、吸汗性弱,可能增加脚气、脚癣等真菌感染风险。
主持人 | 扶贝贝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央视新闻、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南风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