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带娃出游=开盲盒?这些家长用血泪经验告诉亲子游突发这样做

时间: 2025-05-01 10: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丹丹

最近,杭州中小学生正在春假中,不少家庭选择带娃错峰出游,享受亲子时光。

然而,现实往往充满“惊喜”——“大姨妈”可能比熊孩子更会挑时间、“甲方爸爸”永远会在风景最美时找你、孩子的牙套总会在松弛感满格时突然脱落……这些意外状况,让原本美好的旅行变成一场“生存挑战”。

经验丰富的家长总能见招拆招,甚至把这些惊魂小插曲变成难忘的回忆。

带娃出游总有你想不到的“突发” 受访者供图

“大姨妈”比熊孩子更会挑时间

当妈后的旅行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娃吐了,还是自己先崩了!

春假,家长钱女士带着二年级的女儿小雨在北京city walk。

逛故宫、爬长城、走胡同……每个行程都很考验体力。

钱女士最担心的一个情况,是在旅游途中突然“大姨妈”到访。“算了下时间,很可能春假期间就是姨妈期,但为了旅游错峰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碰运气了。”

果然,她带着女儿在走街串巷时,一阵熟悉的腹痛袭来。

“大姨妈也来凑热闹了!”虽然早有准备,不用临时去买卫生巾,但她觉得自己的“能量值”一下子跌至个位数,连走路都变得艰难起来。看着女儿蹦蹦跳跳要打卡十家网红店的样子,她默默把“今日目标”从“暴走2万步”改成“活着回酒店”。

对妈妈们来说,亲子游遭遇“大姨妈”,是“旅行十大酷刑”之一,肚子痛、疲劳叠加带娃buff,实在苦不堪言。

“老母亲已经战损只想躺平在酒店,但孩子兴致满满一直想要继续玩!”家长林女士告诉记者,更可怕的是对生理期毫无准备,“大姨妈”突降,还要四处寻找卫生巾。

林女士去年带娃去日本关西游。大太阳底下暴走1个半小时后,她和娃正想炫冰激凌,突然感觉不对——“大姨妈来凑热闹”了。

“千算万算选好出游日,没想到可能是前段时间工作太累,例假提前了!”她只好跑进便利店买卫生巾救急。

“最惨的是原本打算2天打卡8款网红冰激凌,攻略都写得满满了,‘姨妈’来了不敢吃,只敢从娃的冰激凌上挖一小口浅尝辄止。”林女士苦笑,看着娃举着网红冰淇淋在面前360度转圈,并大快朵颐,自己只能含泪吞下保温杯里的温水。

带娃出游,带足药品是基本操作 受访者供图

秦淮河变移动工位

李女士的南京亲子游,原本是完美的文化熏陶之旅。

但当她正带着一年级的儿子在秦淮河边背诗,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李姐,方案要改,辛苦你再对接下甲方爸爸……”工作组同事小姐妹的微信让她当场炸裂,“差点把刚买的奶茶泼进秦淮河!”

李女士回忆:“明明请假时说好‘天塌下来也别找我’,结果天没塌,甲方先塌了……你想象得到我边走路边哄娃边小心翼翼对接甲方吗?太酸爽了!”

于是,秦淮河边出现了魔幻一幕:别人的妈妈在给孩子讲解“乌衣巷口夕阳斜”,李女士却时走时立,不停回微信。儿子吵着要买同学也有的“状元笔”,她一脸没好气:“先别吵!我忙完给你买!”

最绝的是,手机电量很快低于20%,她四处寻找充电宝给手机“续命”。

“儿子后来给外婆打电话吐槽,出来玩,妈妈老低头看手机!手机是我想看的吗?!我恨不得把工作群全静音,但是我不能啊,作为优秀‘牛马’,旅行也要随时回复工作微信,活活把景区变成了临时工位。”李女士无奈。

家长齐女士这几天正和闺蜜一家错峰出游。

“正是饭点,工作群临时发来‘催命符’,我只能放下筷子一通查资料、回复。闺蜜本来还在同情我,没想到转眼也收到了工作任务。于是,我们俩娃安心吃喝,俩妈在店里埋头手机查资料、回微信……”

家长方先生是做设计的,每次亲子游总是背着笔记本电脑。

“社畜伤不起,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要改图,只能每时每刻背着。”他感慨,有次已经计划好全家爬山,出门前收到任务要改图,“预估改图来回要超过两个小时,只能让老婆带娃去爬山吃喝,我在酒店房间里工作,饿了去楼下便利店买便当。真的怀疑人生!”

吃着汉堡,牙套磕掉了

春假期间,初二学生小昊和爸妈在省内短途游。午餐时,他开心地咬下一口汉堡,突然“啊”叫了一声——牙套的一个托槽掉了!

“娃露出‘钢牙’,一个托槽在钢丝上晃荡。他说不影响吃饭,吃完也可以用正畸保护蜡暂时粘回去。但我们矫正才半年不到,刚刚换了钢丝,托槽掉了肯定会影响矫正效果。”昊妈赶紧联系杭州的牙医,医生建议回杭州后尽快去医院粘好。

家长陈女士上一次的假期出游也遇到过牙套惊魂。她带着女儿和小侄子在成都。“两个小朋友正开心地吃着饭喝着饮料,突然小侄子说,‘阿姨我牙套掉了!’”

全家人立即进入紧急状态,打包饭菜、联系医院,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夜间急诊的口腔科,才把牙套“抢救”回来。

酒店浴室上演“赤脚大仙”

胡女士一家去西安度假,晚上一家人高铁下来,快速入住酒店,打开行李才发现——忘带拖鞋了!

酒店提供了可以冲水的塑料拖鞋和棉质的一次性拖鞋。塑料拖鞋看上去像被很多人穿过。胡女士有点洁癖,实在无法接受。“每次都带自己的拖鞋,这次出来很赶,竟然忘了。”

“光脚踩浴室地板?不行,太脏了!可一次性拖鞋沾水就滑,洗澡也不方便。”她纠结了半天,最终决定,先把浴室地板擦洗一遍,再光脚洗。

“整个过程我都担心孩子千万别摔着。”胡女士说,洗完澡出来,觉得虽然地板擦洗了,但有点膈应。

“后来,朋友给出了个主意,看看外卖有没有合适的拖鞋,也可以买一双可折叠的拖鞋备用,虽然不太好走路,但轻便又不占地方。”她总结。

资深家长小提示

“带娃旅游就像打仗,粮草先行最重要!”家长田女士每年都会带娃亲子游,每次出行前都会做足准备。

亲子出行部分装备 受访者供图

她的行李箱里永远装着“救命包”(退烧药、耳温枪、创可贴、防蚊贴、肠胃药、过敏药、鼻炎药、抗生素等等)和“续命包”(娃爱吃的小零食、充电宝等)。

“国内的城市游,药品会稍微少带点,万一生病了可以去医院或者外卖买药。但国外游,就要带一堆药才有安全感。”她表示,今年寒假有段时间流感有点严重,带娃出国游时,不仅背了日常用药,还背了人手一盒的流感特效药,“虽然最终没用上,但带着药,每天就能睡安稳了。”

她特别强调预案的重要性:“每次出行前我会做准备:查好目的地儿科医院信息、在酒店周边找好24小时药店。记得有次在青岛,孩子发烧了,还好攻略足,马上去医院看了。”

自驾游达人胡先生则很看重儿童定位器。“孩子玩high了不容易找,特别是在游乐场里乌泱泱的人,快速定位很重要。”胡先生除了让孩子戴上电话手表外,还会在娃的随身包里放一个定位器,当“双保险”,“我们还跟娃预演过,如果电话手表联系不上,可以去哪里寻求帮助。”

另外,家长们表示,保持冷静很重要,遇到突发,家长的镇定是最好的安抚剂。比起自己,娃的突发更多更频繁,实在不行,就默念“亲生的”三遍。另外,降低旅行预期,把“完美旅行”的标签改成“活着回来就好”。

亲子旅行中的意外,或许会让人手忙脚乱,但正是这些小插曲,让旅程更加难忘。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带娃出游=开盲盒?这些家长用血泪经验...05-01
 长春这条“断头路”即将打通!...04-30
 “离家近,没事”,济南一男子酒后骑摩...04-25
 满身是泥的“00后”女辅警,获破格晋...04-24
 马鞍山举办青少年读书行动...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