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过程中,阳山退役军人初心不改,用实干和担当回报桑梓,书写下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满意答卷。
在阳山县杜步镇石溪村,“兵支书”、村党总支书记唐艺文带着“为家乡做点事儿”的念头,放弃在珠三角的发展机会,回到家乡带领村民群众大力谋划共建共富。
“要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拼的是实干,咱当过兵的,就得冲在最前面。”刚回村时,石溪村路不好走、产业零散。唐艺文带着党员干部先啃“硬骨头”——修通村路、架起便民桥,让当地农产品能顺畅销往各地;洪水来了带头扛沙袋、垒堤坝,用军人优良的作风、过硬的能力守护着村民,给大家带来安全感……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正是“百千万工程”里“强基础”的关键。唐艺文说:“村子要发展,得先让大伙儿房子住得舒心、道路走得安心。”
唐艺文查看澳洲坚果树苗。 杜步镇供图
兴产业是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唐艺文因地制宜,结合村里的地质和气候特点,大力发展种植业。他带领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先后到各地考察了鹰嘴桃、三华李等农产品种植基地,最终经过层层考量,选择了引进澳洲坚果项目并于今年6月成功与引进企业实现项目签约。
初心如炬,军装虽脱本色不改。在唐艺文的办公室,墙上挂着村里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作战图,每个节点都标得清清楚楚。
“我是兵,也是党员,‘百千万工程’就是咱的‘新战场’。军装脱了,可心里的‘责任章’不能摘。”唐艺文计划,不仅要大力推动农业发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培育壮大特色农产业,促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同时要加强乡村建设,带领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一步步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蓝图成为现实。
从修桥铺路的民生实事,到牵线产业的发展大计……唐艺文把党员的使命感,军人的执行力充分融入进“百千万工程”的实践里。村民们点赞,唐艺文就像一个“领头雁”,带着大家往富路上奔跑。
如今的石溪村,路通了、产业兴了、人心齐了,成为杜步镇推动“百千万工程”在乡村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而唐艺文初心不改,继续带领村民群众接续奋斗,续写着“退伍不褪色,扎根献家乡”的动人故事。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杨福强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段灿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