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乐
在开福区纵横交错的路网中,有这样一个“幕后指挥官”:每一盏信号灯的精准配时、每一条绿波带的顺畅通行、每一次紧急救援的秒级响应,背后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她就是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福大队分控中心主任陶珊。
从警11年,陶珊用数据编织城市交通的“智慧网”,用初心架起警民连心的“暖心桥”,在调度台前书写着新时代女警的别样担当。
深夜的“云端守护” 藏在屏幕后的温情密码
5月2日晚,对讲机传来紧急警情:一名少年因感情受挫跳入捞刀河。接警后,附近警力迅速赶赴现场,分控中心主任陶珊立即调取周边监控,实时为现场处置提供精准信息支撑。在目睹江面挣扎的身影,她心急如焚却调度有序:一边指挥现场警力快速救援,一边联动消防、120,并结合水流情况锁定最佳营救点。当民警用绳索将少年拉上岸时,她又远程调配岗亭提前备好热水、毛毯和心理疏导方案。直到少年情绪平复被带回交警岗亭,她都一直通过监控远程守护着。
这些经历并非偶然,而是她自创的“三心两力”工作法的日常——以爱心接纳诉求、以耐心倾听心声、以恒心解决问题,用亲和力软化矛盾、用专业力筑牢信任。
在分控中心的墙上,一面写着“云端守护者 警民连心桥”的锦旗格外醒目。那是一位老人为表达感谢亲自送来的,只因陶珊连夜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解决行动不便老人过马路的难题;司机深夜车辆抛锚,她及时调度铁骑赶来冒雨推车;孩子在雨天走失,她通过监控帮助家长找到迷路儿童。“交通管理不是冰冷的执法,而是带着体温的服务。”她说。
1分钟打开“绿色通道” 数据编织的救援奇迹
“帮帮我!我妻子羊水破了,我们被堵在芙蓉北路上了!”3月24日8时许,一个求助电话打到开福分控中心。当时正值交通早高峰,按照正常出行方式赶到医院至少需要40分钟,而产妇随时可能面临危险。
根据求助人模糊的地点描述,陶珊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仅用1分钟就精准锁定求助人的银色轿车。紧接着,她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划出一条“绿色通道”。一瞬间,沿途12个路口的信号灯自动切换为“绿灯优先”,路面铁骑队员根据精准指令,提前将拥堵节点疏通。8时20分启动预案,8时35分产妇就抵达湘雅医院——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她用“秒级响应”为生命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让群众出行快一分钟,是我们的分内事。”这是陶珊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这句话,她在交警指挥岗位扎根了十年,把自己炼成了交通的“活地图”。开福区600余处信号灯配时优化,10余条干线绿波精准到秒,180余处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同事们都说,陶珊的电脑里存着开福区每条道路的“数字密码”,哪个路口早高峰左转弯车多30辆,哪个时段绿灯需延长5秒,她比导航软件还要清楚。
跨年夜的母子对话 星光见证初心
2024年12月31日,即将迎来跨年时刻,尽管已经晚上十点多了,长沙的交通却异常繁忙。陶珊双眼盯着分控大屏,忙碌地发布着一条条工作指令。这时儿子旸旸打来视频电话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 “宝贝,你先睡,我明天早上才能回家。” 陶珊答道。儿子对妈妈加班早已习惯了,他懂事地说:“妈妈,我们越是放假你就越忙,这个我懂。”听到儿子稚嫩的声音,陶珊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这样的“缺席”,在陶珊的职业生涯中已是常态。每天早高峰前1小时到岗巡查,晚高峰后半小时复盘数据,中高考、节假日必定24小时值守……在她的调度台上,永远摆着一个泛黄的笔记本,记满了群众的每条建议、路口的优化方案,还有儿子写得歪歪扭扭的“妈妈加油”。
“选择了这身警服,就是选择了与星光为伴。”陶珊说。今年“五一”假期,城市霓虹与游人的欢声笑语交织成节日的画卷,而她依然选择扎根在岗位。面对突发险情,她争分夺秒为急救车辆开辟生命通道;每当看到老人牵着孩子从容穿过斑马线,看到司机为交警点赞,那些披星戴月的坚守、那些风雨无阻的巡查,都化作心头最温暖的慰藉。这身“藏蓝”承载的不仅是职责,更是千万个平安夜最坚实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