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晚清民国时期的红木拜帖盒,现也称喜礼盒,拜帖盒由来已久,明、清时期较为盛行。古代没有纸张,人们把籍贯、头衔及事项,刺到竹木片上,称“名刺”,到唐代纸张普及,由竹木改为纸,称呼也改为“帖”了。原为古人见客前呈送的身份名帖,亦称投剌,功能和现代名片相同,偏重于显示身份,提前由下人以盒呈送,以示对主人的恭敬,也有预告、预约之意。《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名刺上头衔有38个字,用一块大木板精心制成,谁也不敢收。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得只有在婚嫁时才用它。
这个拜帖盒做工精致,整体素面,上下口沿处四周拉阳线环绕,简洁明了,明式意味十足。全套铜饰古朴完整,既显示了当时的工艺水准又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保护作用,与盒体相得益彰。
从工艺、老旧痕迹等结合个人的经验,这个拜帖盒的年代判断为晚清民国时期。
材料应该是典型的大红酸枝,也称老红木,在明清两代,老红木与小叶紫檀、黄花梨并称为宫廷专用的“三大贡木”。
盒底板,应该是后配,从别处找来的老板子。整个盒子保养清洗一般。这两点对收藏影响不大。
总而言之,这个拜帖盒工艺好,铜饰一流,值得收藏。
至于价格,网上比较多,查查就清楚了。其实收藏品的价格除了大体行情,也是因人而异,喜欢程度也是有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