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宁讯 (记者 贾泓) “相比于抽象的X光、CT、MRI等影像学图片,骨模型能让患者和家属更直观、清晰地理解病情、病变位置、严重程度以及手术方案,可以通过触摸和观察模型,更好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过程,增强对医生的信任感,改善医患关系。”7月10日,天域(青海)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晶说。
日前,东川工业园区企业天域(青海)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成功获得青海省首个致力于骨科领域3D打印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多个3D打印骨科医疗器械顺利下线,东川工业园区在运用前沿3D打印技术生产医疗器械领域实现零的突破。目前,3D打印产品个性化增材制造截骨导板、医用个性化骨科手术导板、个性化增材制造骨模型,已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使用,获得广泛好评。
3D打印的个性化增材制造骨模型核心价值在于高度个性化、精准可视化和可操作性,医生可以基于患者自身的CT或MRI扫描数据,3D打印出1∶1精确复制的骨折、骨肿瘤、畸形骨骼等骨骼模型,直观研究其解剖结构、空间关系、骨折线走向、肿瘤范围等,制定更精确、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同时,可在骨模型上模拟手术操作,并可协同编程ROPA配合院内完成高难度复杂精密手术。
东川工业园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3D打印骨科医疗器械的成功下线,不仅标志着东川工业园区在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推动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也是园区积极布局生物大健康、医疗康养产业的生动实践。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