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今天单纯看这句老话,有点落伍了,但在我的认知里,“孩子要穿百家衣”却是一个不过时的理念,因为它不只环保,不只节俭,更是一种可持续再利用的低碳生活方式。
在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前,朋友们给我送了不少小宝宝穿过的旧衣服。我怕污染、怕新衣服上会残留甲醛,所以照单全收了“百家衣”。妈妈还对我说:“要挑旧一些的衣服给宝宝穿。旧,说明这件衣服曾经被穿的频率高,那肯定是实用又舒适的。”有道理!于是,我在给衣服按照大小和季节分类时,并没有把看上去比较旧的那几件衣服淘汰掉。婴幼儿长得特别快,女儿出生没多久,朋友们送来的衣服就穿不下了。我舍不得把一大包衣服扔了,就继续留着,待有朋友生娃时,我再转送出去。
女儿小的时候,几个同龄的孩子总在一同玩耍。其中有个孩子比女儿高了一个头。外婆们都是热心肠,一次,那个外婆试探地问我:“我们有很多穿不下的衣服,有些根本没怎么穿过,我觉得你女儿能穿,你会嫌弃吗?”我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不嫌弃不嫌弃,我们跟在你们后面穿挺好的。”后来,我们搬家又成了邻居,那家的外婆看到外孙女穿不下的衣服,偶尔还会继续给我。写到这里,我也想夸女儿几句。小时候的她,穿衣从不挑剔,不管新的旧的,只要合身舒适就好。不过,小姑娘的爱美之心总是有的,她上小学后,学校没有校服,我也开始了买买买的阶段,随后,就是送送送。我觉得那些衣服很好,一般都只穿了一季,家里衣服越堆越多……那天,听说有同学生娃了,还是个女娃,我赶紧问她:“要不要小孩衣服?”担心她嫌弃,我还先给她灌输了一番“绿色环保”理念,再告诉她,女儿穿下来的衣服实用又漂亮。一通游说,我给旧衣成功找到下家。不过,那个孩子到幼儿园时,就不大愿意接着穿我女儿的衣服了。但我仍舍不得把衣服一扔了之,穿不下的,就继续装箱在家放着。
女儿六岁时,弟弟出生了。我曾希望老二也是个女孩,这样就可以接力穿姐姐的衣服。当产房里的医生护士都在恭喜我“添丁”时,我的脑子里却蹦出了“穿衣内部循环希望破灭”的念头。我得继续为女儿的衣服找接棒人了。这次,是在同事里觅到一个。同事说:“你家老大读书好,我们跟着后面穿,说不定还可以沾点光。”我听了,心里喜滋滋的。如今换季时,女儿会主动告诉我,哪些衣服第二年肯定穿不下了,让我洗干净后,直接送人。
虽说弟弟没法跟在姐姐后面穿衣,但他也穿着“百家衣”长大。同事的儿子比他长了几岁,我们就接过了接力棒。有一天,女儿小学同学的妈妈问我,会不会介意让弟弟穿她儿子穿不下的衣服,衣服都很新,她实在下不了手把它扔掉。又一棒成功接上。
耳濡目染,现在儿子也知道,穿不下的衣服不要直接扔掉,先问问有没有人需要。他的钢琴老师刚生了个小妹妹,前阵子,儿子让我打包了他小时候的玩具和绘本,送给妹妹。低碳环保、循环利用已深入我家两个孩子的心。当衣服、玩具、书籍,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更新极快的必需品循环起来后,低碳生活就不仅是理念,它是值得倡导和坚持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
原标题:《十日谈 | 丛歌:穿百家衣长大》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蔡瑾
来源:作者: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