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从产业到能源:青岛出台顶层规划,重塑城市发展DNA

时间: 2025-07-15 06:15:00

站在“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交汇的历史节点,青岛正以系统思维谋划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近日青岛市政府出台的《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勾勒出一幅覆盖空间格局、产业体系、能源结构、城乡建设的全景式转型路线图。

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从培育绿色产业,到倡导低碳生活,青岛将依托“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零碳工厂、海上风电基地等标杆项目,同时通过碳普惠、个人碳账户等创新机制激发全民参与。

这份方案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青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主动担当,其核心目标直指2035年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01

聚焦五大领域

绿色转型是一项事关全社会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从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乡发展、交通运输、生活方式五大领域出发,青岛提出多项转型举措。

在空间布局上,青岛将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深化崂山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5个区(市)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合性区域试点,争取形成原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

产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既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有绿色低碳产业的培育发展。到2030年年底,青岛计划新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100家左右,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年均增速不低于10%。

同样要转型的还有能源产业。青岛将推进新一代超超临界煤电机组、重型燃气机组等大型支撑电源建设——在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

以西海岸新区、崂山区为试点,青岛将规模化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低碳转型。2025年起,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应用,积极发展清洁低碳供暖,到2030年年底,清洁取暖率达到80%以上。

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刘强 摄

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将聚焦多个方面——

推进青岛港主要港口、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青岛港水平运输车辆清洁能源替代;

完善充(换)电站、加氢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

加快青岛地铁既有线路绿色低碳改造,推广飞轮储能等节能降碳技术应用,适时开展碳纤维地铁列车示范推广;

积极引进电动、氢动力、混合动力等新能源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及示范运营项目。

02

打通三大关键环节

打通绿色循环经济的生产、消费、创新三大环节,是城市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青岛聚焦三大环节,因地制宜推出系列举措。

在生产环节,青岛将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在石化、化工、钢铁等碳排放重点行业,青岛将试行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到2025年年底和2030年年底,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分别达到35%和40%。

作为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青岛将加快废旧家电拆解、报废汽车拆解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利用,到2025年年底和2030年年底,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000万吨和5000万吨左右。

在消费环节,青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鼓励家电和平台企业开展进社区免费检测、上门拆旧换新等服务。

创新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着支撑作用。青岛将通过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划,支持开展绿色低碳转型相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

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青岛将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零碳工艺流程再造、新型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统筹强化低碳零碳负碳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氨燃料船、甲醇燃料船等船舶可替代绿碳燃料技术和绿色智能船舶攻关。

北海造船近60艘在持订单中,三成是氨燃料、氨预留船舶。

在开展创新示范推广方面,青岛将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固态电池项目招引和落地,引导绿电—绿氢—绿碳产业链各环节集聚发展。推进董家口新材料及绿色化工科创园中试基地项目建设。

03

更完善的政策体系

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更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撑。

《实施方案》从税收、金融等角度提出多方面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各领域积极性,拓展绿色发展的深度和空间。

青岛将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税收优惠,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推广“反向开票”方式;做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落实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

在金融领域,青岛将打出绿色转型的“组合牌”——

把握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延期至2027年年底的机遇,青岛将发挥好财政贴息政策作用,推动银行切实加大碳减排贷款投放;

有针对性地发展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服务业务;

积极开展环境权益融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消费信贷等金融创新;

放大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效应,探索建立企业金融碳账户;

创新开展碳汇价值等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

另外,青岛还将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相关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青岛将统筹土地、能耗、水耗、碳排放等指标,深入推进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

其中包括:完善用能权交易制度;依法探索建设用水权交易市场;指导重点企业参与全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推动落实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指导重点企业依法依规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自愿减排交易;认真落实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扎实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

青岛率先在全省开展用能权交易。

在中国绿色发展掌握话语权,青岛还将积极推进标准体系构建。比如,支持青岛港港口集装箱碳足迹核算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有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参与国家行业组织研制的啤酒、家用电器、橡胶轮胎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这一方案,实质上是青岛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重新定义。当绿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新内核,青岛正用实际行动证明: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增长的代价,而是新质生产力勃发的沃土。

一个更加绿色的青岛,正在向我们走来。

(记者 杨光 制作 宋尉嘉)

相关推荐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绘就禄劝九龙镇幸福...07-15
 产业需求+人才智慧=?高新区这家实验...07-15
 从产业到能源:青岛出台顶层规划,重塑...07-15
 突然无法登录!有人被骗10多万!警方...07-13
 枣庄市市中区盛夏桃香满园 产业融合绘...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