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讲解员转为保护者(引题)
30岁林业工程师邂逅660岁“水杉王”(主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 通讯员 雷帆
“这些小幼苗不同于我们扦插的树苗,它们是这棵水杉母树的球果成熟后掉落下来的种子自然生长出来的,看起来和草一样细小,所以要格外小心呵护。”4月8日,在利川市谋道镇水杉植物园的“0001号”水杉树下,30岁的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中级工程师黄晶晶一边清理杂草,一边清点幼苗数量。
枝繁叶茂的“0001号”水杉。湖北日报通讯员 彭万庚 摄
水杉是世界珍稀的濒危孑遗植物,被生物界誉为植物活化石。“0001号”水杉为“水杉模式标本树”,是全球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水杉原生母树,树龄超过660年,树高35米,胸径达2.4米,需四五个人方可合抱,它的存在打破了水杉灭绝的说法,被誉为“天下第一杉”。
2021年,从事林业工作近8年的黄晶晶,成为中国水杉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为提升专业水平,她一头扎进资料堆,学习水杉的历史、习性、保护要点等,还跟随总工程师进山,实地开展水杉种子自然更新试验、水杉基因保存、引根复壮等技术性工作。就这样,黄晶晶从一个讲解员成为“水杉王”的保护者。
2015年起,星斗山保护区管理局对5598株水杉原生母树进行扦插繁育。每年的1月至2月是水杉采枝、扦插的关键期,黄晶晶都要到现场记录采集的母树编号,逐一核查枝条的质量和数量。如今,4.6万余株水杉枝条被扦插在利川市近10亩的水杉基地中,有效保存了水杉原生母树的珍贵基因。
近年来,星斗山自然保护区在水杉资源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重点实施“水杉模式标本树”的抢救性保护工程,通过引根复壮、更换有害土壤、修砌排水沟等措施使其生境恢复、长势增强;完成3次水杉原生种群本底调查并建立数据库,安装避雷装置降低雷击风险;建成127.5亩水杉种子园,并推进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研究。
目前,“水杉模式标本树”的后代已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传播友谊的特别使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水杉文化,黄晶晶积极与高校、中小学联合开展“产学研”教育活动,水杉博物馆成为众多中小学的研学基地。
“每一棵水杉都是生命的奇迹,讲述着大自然的传奇故事。”目前,黄晶晶是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在森林经理学专业继续深造,主攻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