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五一”,耍得可好?各地文旅在“五一”上演花式宠客“流量保卫战”。因住宿无门,有游客甚至住进湖北恩施宣恩县文旅局局长家中。大家争相为这位文旅局局长鼓掌:真拿游客不当外人啊!既解了游客燃眉之急,也为城市形象上分。但也有网友指出:在旅游高峰期,机关工作人员将私宅免费提供给外地游客,值得点赞却不宜推广。建议游客在外出旅行之前,尽量做好攻略,不要连住宿都没着落就贸然仓促前往。
“说走就走”固然没错,但游客逞一时之快的后果,不能让别人为这份任性买单。
“五一”,各地文旅争当“情绪价值天花板”,把游客宠上心尖。
这些宠客福利,你赶上了吗?山东日照一景区日撒3000斤蛤蜊,让游客享受“赶海”的乐趣;湖南张家界拿出“真金白银”,游客前往天门山完成相应挑战后,有机会获得限量版黄金;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四号馆全新升级为世界遗产主题馆,首展“布达拉宫——来自高原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幕,同时开启延时开放模式。“来都来了”,保证“都不白来”。
游客可以“宠”,但别过度“溺爱”。“游客住文旅局局长家中”登上热搜。据报道,四位来自宜昌的游客由于行程仓促,没有提前预订酒店、沿街找房数小时无果后,遂拨打宣恩县文旅局值班电话求助,该局动员干部和市民将家里的空房间拿出来供游客住宿。当晚,宜昌游客一行四人免费入住宣恩县文旅局局长王菊芳家中;县文旅局、县文化馆其他工作人员的家中也入住了一些游客。虽然游客安然入住,却也收获微词:幸运者的背后,还有多少“不幸者”在风中凌乱呢?如此无节制地退让,是否会引发一窝蜂的效仿?
“五一”期间到宣恩旅游的游客 图据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暖心背后,少点头脑发热的冲动旅行。明知无处住却仍任性出行,真的值得鼓励吗?“五一”当天夜爬泰山观日出的游客,只能在寒风中蜷缩厕所进行“极限挑战”。凌晨一点,没预约的游客一窝蜂地进来,检票员哭笑不得:“人多得像赶集,我根本挡不住啊!” 狼狈的旅行,精装的朋友圈,不计后果的自讨苦吃式旅行,可以休矣。
为接住“五一”期间的泼天流量,从交警到社区志愿者,从烧烤摊主到守车大爷,许多城市“严阵以待”,生怕一招缺失,满盘皆输。
“荣昌卤鹅”爆火,得益于前后方“流量接力”。前方,“卤鹅哥”身着标志性大红袄,对“甲亢哥”连续五城执着“投喂”;后方,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迅速行动,不仅给予“卤鹅哥”林江“10万元重奖+费用报销”的实质性奖励,还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接住流量别涨价,严守食品安全”。荣昌在持续变现中,实现了“卤鹅哥”的蝴蝶效应。
“重生之我”在政府食堂吃盒饭,成“五一”热门景观。甘肃敦煌市直机关食堂早餐每人10元、正餐自助每人20元;浙江衢州市政府食堂每日11时30分到13时提供中餐,每份套餐18元;安徽黄山一镇政府食堂,10元钱五菜一汤……既承载了一座城市的待客之道,也暴露了接待能力的捉襟见肘。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每天接待游客超万人,厨师们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连午休都顾不上。上一次如此“痛并快乐着”的,还是淄博的烧烤师傅和天水的麻辣烫厨师。
看似普通的一个免费停车位、一顿平价午餐,地方政府“求客若渴”的心情可以理解。在对旅游服务高度重视和思维创新时,也引发疑问:若不能为本地创造经济价值,仅靠“溺爱”提供情绪价值,能长久否?
宾主尽欢,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环境。将机关食堂拿来对外营业,是否有与民争利之嫌?动员机关工作人员为外地游客提供住宿,是否有越界之嫌?硬性规定本地人节假日为游客让行,是否有行政指令滥用之嫌?以特色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过硬服务实现流量红利,才是新形势下文旅消费提质升级的正解。
别让滞后的配套服务,撕裂旅行体验。冰雪带火“尔滨”、“黑神话”带火山西、“村超”带火贵州、“卤鹅哥”带火荣昌……流量的风掠过之后,真正的考验在文旅下半场。一次美好的旅行体验,绝非免费借宿在文旅局长家中那么简单。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源自对当地文旅项目的深度参与。当情绪价值重塑文旅价值,练好内功、提升硬件,才能让“头回客”变“回头客”。
流量诚可贵,出圈莫越界。“五一”只是一次“小考”,一座旅游友好型城市,依托的是厚重文化底蕴和新型消费场景等 “价值深耕”,而非一味的“宠溺”。
本期话题
这个“五一”你出游了吗?旅途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提升体验感的官方行为?评论区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