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新民·科技前沿|看不懂的气温背后隐藏了什么?

时间: 2025-04-02 20:21:00

我们每天醒来时都会考虑几个问题:今天要去哪里?现在几点了?外面有多冷?而在这三个问题里,温度是最微妙最不可捉摸的,所以大多数人就会去看天气预报,但天气预报里的“气温”也经常会让我们一头雾水。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对气温真的了解吗?

简单地说,“气温”也就是大气的温度,而温度是一种物理概念,本质上即空气分子热运动强度的宏观表征。你别觉得这样的概念太抽象,其实连最低等的生物都会分辨温度。但是你知道吗?我们人类学会如何度量和区分温度却只有几百年时间而已。每年总有不少网友跟我投诉抱怨,特别是在夏天,说自己在室外使用温度计或测温枪测出温度可以达到50℃。和气象部门测出的温度差别太大了,气象台是在忽悠吗?其实温度真不是你想测就能测。仔细想想,大家经常说的温度,主要是物体表面温度和体感温度。夏季柏油路路面温度常有50℃以上,煎炒烹煮后的厨房灶台可达70℃以上,而越靠近这些物体表面,环境温度也会越高。而人对所处环境冷热程度的主观感受,和气温有所关联,但不完全相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会因气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气压和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自然界这些杂乱的气温差异当然不能莫衷一是,科学是最讲究标准的。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预报,或是监测的实际气温,是指标准气温,也就是标准化场地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那我们为何要用百叶箱测量温度呢?气象部门需要将测温温度表放置在百叶箱里,距地面1.5米高,而百叶箱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这样就隔绝了太阳辐射、风速等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确保了温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气象观测中使用百叶箱测量最高、最低气温,是经过长期科学验证的国际统一标准,全球超12万个气象站统一使用斯蒂文森式百叶箱(Stevenson screen)。徐家汇观象台自1873年使用百叶箱持续观测,其数据被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采纳为东亚关键气候序列,为全球变暖趋势分析贡献非常重要的证据。使用百叶箱温度的本质,是在真实环境干扰与理想化物理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如同用筛子过滤泥沙——虽会损失部分细节(如地表极端温度),但能获取最具气候学意义的“纯净”气温数据。这种经过百年验证的方法,至今仍是现代气象观测不可动摇的基石。

肯定有许多朋友又要“抬扛”了,既然标准气温如此苛刻,那我们现在瞬息万变的环境如何来应用它呢?气象部门当然不是铁板一块,会采取许多辅助的措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温度。比如除了一定区域内的标准气象站外,还会有大量的自动气象站测温作为参考。而且尽管百叶箱是基准测量,但在特定领域需配合其他数据,比如在交通气象方面,埋入式传感器测量路面温度(-20℃~70℃)用于结冰预警;在农业气象方面,冠层温度监测仪(CTD)直接测量农作物表面温度;在健康气象方面,体感温度也是大家了解高温情况下炎热状况的参考。

图为邬锐

本文作者:上海市气象局服务首席邬锐

原标题:《新民·科技前沿|看不懂的气温背后隐藏了什么?》

栏目编辑:陆梓华 文字编辑:马丹 题图来源:新民晚报制图

来源:作者:邬锐

相关推荐
 黄冈今日多云转晴,未来四天天气舒适但...04-03
 我国成功发射天平三号A星02星...04-03
 潞城区:温情守护重症家庭...04-03
 有雨,最高23℃,清明期间包头天气预...04-03
 新民·科技前沿|看不懂的气温背后隐藏...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