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由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主办,赛迪传媒、中国计算机报社、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执行的“AI智算赋能地方产业创新研讨会(闭门)”(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AI智算赋能地方产业创新研讨会(闭门)”现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刘权,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调研员宋彦敏,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荆磊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来自上海、天津、广州、浙江、云南,四川遂宁、江西瑞昌、湖南株洲、江苏泰州等多个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商会等研究机构与行业组织负责人,以及华为、北电数智、津北数字集团、海光信息、四维图新、中科驭数、第四范式等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赛迪传媒副总经理、中国计算机报社副社长、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汽车电子产业专委会秘书长李洪艳主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刘权
刘权在致辞中指出,随着AI的爆发式发展,我国算力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推高算力需求,今年DeepSeek系列模型的发布,一方面,进一步加速了人工智能的渗透、扩散和普及,实质性带动算力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速了AI应用的爆发。随着落地场景的扩大,算力需求将被进一步激发。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加速布局算力产业,协同企业创新,面向未来更加广阔的算力蓝海,国产算力将在AI应用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
宋彦敏在致辞中介绍了广州人工智能产业情况。场景方面,广州大力支持应用场景开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开放应用场景,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助力人工智能企业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探索和落地新技术。AI垂类应用方面,大力加强大模型备案辅导,发布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模型备案工作指引,持续为企业提供免费备案咨询服务。同时加强产品推介,持续发掘和征集广州市优秀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动态更新AI应用示范库和先锋榜。算力支撑方面,广州将通过适度超前建设、完善智算运行服务体系、降低“用算”成本来重点打造“算力网+调度网”一体的算力供给体系。融合路径方面,广州接下来重点围绕“C端、B端、G端”三端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一是培育C端龙头企业,二是打造B端行业标杆,三是引导G端示范。企业主体方面,广州接下来将抓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两张清单”,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大力支持佳都、南网等国家级链主企业壮大,坚定培育基础层企业发展。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制定形成南网国家人工智能能源应用(中试)基地等一批人工智能项目清单,实施“挂图作战”,有力支撑打造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群。
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荆磊
荆磊在欢迎辞中表示,当前,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代际变化加速演进,产业发展范式和竞争格局深刻转变,国际竞争也从技术能力比拼,转向生态产业体系的全面较量。他认为,技术创新浓度、场景转化速度、生态构建深度成为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北电数智坚持聚焦新阶段人工智能行业国产芯片商用难、大模型场景应用落地难和高质量数据价值释放难三大卡点,紧密围绕新时期国有企业产业控制、科技创新和安全支撑三大作用,以建设数字中国为使命,持续承接国家和北京重大项目,创新构建“1个AI底座”和“传统产业升级平台+新兴产业加速平台”双平台的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从芯片到场景、从模型到服务、从创新到产业的发展闭环,针对医疗、政务、工业、金融等传统产业领域和低空经济、具身智能、AI4S等战略新兴未来产业,按实际场景需求提供多种AI服务,加速推动产业AI化和AI产业化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宋籽锌,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沿产业创新工作站负责人赵鸿宇围绕AI与计算产业趋势分析及企业实践方面进行分享。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快速涌动的背景下,计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渗透至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宋籽锌
宋籽锌从产业角度,对AI及计算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她表示,先进计算在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深度赋能行业应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先进计算赋能经济社会转型,仍是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此背景下,先进计算有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在人工智能需求拉动下,智能算力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以FP32单精度计算),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FP32),占比达32%。二是先进计算在科学研发、人工智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拓展和创新了计算科学边界。三是先进计算设备多样化、先进计算服务普惠化推动计算消费普惠与提质。四是超智深度融合、量超融合成新趋势,融合计算带来突破与赋能。
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沿产业创新工作站负责人 赵鸿宇
赵鸿宇以“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实践路径”为题,分享了北电数智从AI基础设施到产业数智化升级,再到应用落地的闭环战略与产业实践。北电数智携AI专家、产业伙伴深入多个地方城市,联合政府实地调研并深度共创。在AI开源时代,如何因地制宜实现AI规模化应用成为当下地方政府面临的难题。赵鸿宇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AI认识不足;二是缺乏应用级AI人才;三是成本受限制;四是数据壁垒;五是产业散、需求差异大。对此,他通过几个案例分享了北电数智通过联合AI原生伙伴及全球顶尖咨询机构,一方面,共同探索与规划AI产业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培养企业“首席AI官”,助力企业AI升级。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发展的新阶段,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深刻影响。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部署推进,各地加快布局,支持AI产业发展,助力众多产业实现“AI+”,计算已然成为各地推进数字地方基本能力建设的关键一环。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与计算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技术推进产业场景创新、数字地方建设、地方产业赋能与生态共建等核心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共议AI时代背景下,计算撬动产业创新发展、赋能千行百业、重塑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产业实践,助力地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化产业高地,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价值方向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启AI生产力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