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才知道后劲有多大”“苦难是文学的沃土,此刻具象化了”……
最近,某短视频平台一名博主发起一场写作活动,在街头邀请60岁的农民工安大爷写高考同题作文。老人写下的《我的母亲》,成了爆款。截至目前,这条视频已收获900多万点赞,近30万条留言。
留言还在增加,点赞仍未停止。
在当爷爷的年纪回忆母亲,这位只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工大爷,用一双粗粝的手,写下了这世间最柔软的文字,直抵人心。
(视频来源:新华社视频号)
和大家一样,戳中龚先生泪点的,是文中的那句:“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一个60岁的老人,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后,难得有空闲,回忆逝去多年的母亲。那文字,从情感深处、岁月深处流淌而来,如涓涓细流,朴素、宁静,却撼动人心。关于母亲的讲述,此刻,如此平静,却如此震耳欲聋。
母爱,是人类深邃的文学母题之一。不可否认,农民工大爷的作文,戳中了大家的泪点,更唤起了我们每一个人关于自己母亲的记忆。每一个人,和母亲的连接与关系,是这世间最特殊、最难超越的。从我们在母亲体内孕育,到怀胎十月,到我们呱呱坠地,再到母亲“一把屎一把尿”将我们抚养成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母亲的点点滴滴,悄无声息地融进我们的记忆,永远无法被替代。
母亲,不仅是我们身体的来处,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原乡。快节奏的生活,琐碎纷繁的日子,我们难得能和安大爷一样,共享这一回忆母亲的温情又平静的时刻。他的文字,是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门。
写作,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平等的事,无论身份。写文章的人,或有身份的差异,但动人的文字,却从来没有什么高贵卑贱之分。《我的母亲》之外,越来越多普通劳动者的书写,走到公众面前,感动了无数人。从几年前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被全国观众所认识的快递小哥雷海为的文字,到备受大家好评的四川叙永农民女作家谢榜云的《我幸福的一家人》,再到今年亮相央视春晚舞台的“外卖诗人”王计兵的诗歌《赶时间的人》,莫不如此。
(“外卖诗人”王计兵。图源:湖南日报客户端)
无论是职业作家的文字,还是万千像安大爷一样的普通劳动者写下的文字,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种对话的可能。朱自清写《背影》,鲁迅忆《阿长与山海经》,史铁生怀念《我与地坛》里的母亲……不同的笔触,同样的深情。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消弭其中区别的,是人之为人,最能引起共情的部分。
是的,爱与深情,就是连接这个世界最动人的语言,跨越一切。经历过时间沉淀的爱与深情,更是如此。
真情实感面前,任何技巧都显得无力。正如网友评论安大爷的文字:“全是真情实感,没有套路。”
在这个信息繁杂的时代,我们习惯了各种感官的刺激与喧嚣,但不可忘记和忽略,内心最平静、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的表达。
安大爷的文字,是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当流量狂欢退去,愿我们仍能记住那份最初的感动。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