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通讯员 王玉华 罗敏/文图
豫东大地,春意盎然。4月8日,记者走进睢县白楼乡广植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一颗颗紫红饱满的桑葚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郁郁葱葱的桑树下,游客们手提果篮,穿梭其间,边采摘边品尝,欢声笑语不断。
“这里的桑葚品种多、口感好、无公害,孩子特别喜欢!”来自商丘市的游客李英带着家人体验采摘乐趣,对果园赞不绝口。产业连着就业,就业带动增收。桑葚的种植不仅让游客体验到采摘的乐趣,也为附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提供了有效途径。
“我们种植的台湾长果桑葚,比普通品种提前3个月上市,市场价每斤80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观。”广植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许旭阳介绍,通过温室大棚技术,果园成功打破季节限制,抢占春季鲜果市场空当,不仅丰富了消费者选择,更大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该园还引进大田树莓等特色品种,形成“四季有果、错峰上市”的种植模式。成熟期时,周边商丘、周口、开封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采摘游日均接待量超百人。特色农业与休闲观光的结合,让土地产出效益成倍增长。
这片生机勃勃的桑葚园,是白楼乡以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白楼乡成立了产业联合党委,统筹协调技术培训、品牌营销、基础设施等事项,形成了“一村一品”联动发展格局。特别是广植农业的桑葚和树莓除鲜食外,还被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酒等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我们以‘产业兴旺星’创建为抓手,把特色种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白楼乡党委书记张来峰说。
近年来,睢县在“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将党建引领作为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