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企业作为市场创新的主体,检察机关如何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4月23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知识产权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介绍,2025年,检察机关将继续做优刑事检察职能,积极参与检察机关“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工作,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强对跨区域案件的统筹指导,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刘太宗介绍,2024年,检察机关加大对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坚决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切实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过去五年,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量持续增加,形成有力震慑。其中,2024年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9452件20817人,人数较2020年上升71.3%。依法加大财产刑的适用,让犯罪分子不能从犯罪中获利,剥夺其再犯罪能力
刘太宗称,检察机关还重点加强对新类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惩治。近年来,利用深度链接、网络爬虫、架设游戏私服、电子侵入等新技术手段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不断出现。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等机制作用,加大对新类型犯罪的打击力度。
此外,刘太宗介绍,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用好退回补充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全面提升证据审查、引导侦查、出庭公诉等各项能力。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切实防止和依法纠正趋利性执法,防止有案不立和不当立案。例如,河北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销售假冒运动鞋犯罪案件中,经补充侦查,综合全案证据认定,涉案公司和人员的制售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9条第三款规定的在先使用,不具有犯罪的客观行为和主观故意,不构成犯罪,依法监督公安机关撤案。
“2025年,我们将继续做优刑事检察职能,积极参与检察机关‘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工作,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强对跨区域案件的统筹指导,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刘太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