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厦门民营企业机会清单发布,助更多“独角兽”“瞪羚”快速成长

时间: 2025-05-22 10:29:00

来源:【厦门日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市民营办结合我市实际,近日印发《厦门市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2025年主要工作任务及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开拓市场、公平竞争、要素保障、工作机制等6个方面出台30条务实举措,并梳理形成民营企业机会清单,全方位合力提升厦门民营经济工作质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

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民企超300家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后备梯队培育力度,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流程,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力争国家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新增超300家,总数突破4500家。

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试项目成果转化等为重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鼓励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标准(含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定,分类有序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和“揭榜挂帅”项目。围绕汽车、电力设备等方向,推荐一批符合条件民营企业(平台)申报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省中试服务平台。按照分级培育模式,组织民营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推动新增10家市级以上民营企业技术中心。

推进异地用才,跟进掌握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民营企业引才用才需求。推动市重点产业领域推荐申报省引才“百人计划”和省产业领军团队,开展民营企业类博士省引进生岗位摸排。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厦门市科技特派员专项创新服务载体项目,新选派科技特派员90名,对参加厦门市科技特派员专项创新服务载体项目的每名省级特派员与申报单位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内容的,可从项目经费中提取不超过5000元的包干经费。

促进转型升级

推动更多民企完成数字化改造

挖掘和培育2个以上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遴选厦门市重点支持的优质中小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辅导,培育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对工业独角兽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更多“独角兽”“未来独角兽”企业和民营瞪羚企业。

推动更多民营试点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工作。推进民营企业生产过程数字化、产品生命周期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智能管理决策等高价值、高带动性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面向民营企业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

拓宽融资渠道

新增撮合融资30亿元

鼓励银行机构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扩大无还本续贷覆盖面,推动将无还本续贷落实情况纳入财政存款存放参考指标。实现续贷产品创新优化,2025年厦门地区无还本续贷余额不低于近三年加权平均数。

实施“财政政策+金融工具”4.0,将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规模扩大至400亿元。用好科技创新专项增信子基金支持我市各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为超1000家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力争150家民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技术创新基金“白名单”企业和项目,享受每年2%低成本融资支持。引导银行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融资支持,新增撮合融资30亿元。

扩大惠企政策覆盖面

支持民企开拓多元化市场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跨境电商、重点中间品、专精特新等行业领域,优选不少于60家信用状况良好的民营企业充实完善企业重点培育“梯队”。对照海关高级认证企业(AEO)认证通用标准和10个单项标准,进行分类指导,支持15家以上条件成熟的民营企业申请成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

扩大政策在民营企业中的惠企面。对接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最新政策,优化分领域实施细则,在装饰建材、智能家居、健身设备、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消费品基础上,争取更多民营企业产品纳入补贴范围。

拓展民间投资领域

提升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合同占比

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全年力争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超100个。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物流领域项目建设,对民营企业参与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项目建设不设限制,厦门市养老服务机构财政扶持资金政策实现“应补尽补”。鼓励民间资本办医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补助达3000万元。

持续提高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合同占比。2025年全市各预算主管单位授予中小企业合同占全部政府采购合同比例达到80%以上。及时处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投诉举报,2025年无分歧欠款清偿率达到100%。

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码”。今年实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查后可评价,减少多头监管、重复检查等涉企执法问题,实现涉企行政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围绕企业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乱象,聚焦涉企侵权、虚假信息传播与舆论操纵等15项突出问题,开展重点整治。

健全工作机制

推动解决民企发展突出问题

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健全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和企业查实情、办实事、解难题。统筹用好12345热线等企业问题诉求解决平台,经常性听取行业协会、智库机构、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完善企业问题分级协调和解决机制,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合力推动厦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推荐
 厦门民营企业机会清单发布,助更多“独...05-22
 潍坊寿光:首个“个转企”登记完成...05-21
 全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召开...05-21
 广发银行助力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05-20
 电动自行车新规!有这些重要变化,权威...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