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背景 传统生化环材211(北京化工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本校直博,专业化学(仪器分析方向),即将博士三年级。
学校在化学领域全国顶尖,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从上大学开始,我就在B站和知乎看过很多类似大学攻略或专业指路教程,当然千人千面,参差不齐的建议也乱花渐欲迷人眼,将这条路走过来后终于也有资格评述一下。
虽然我学的是应用化学,但是给出的经验对于生化环材相关专业都是有参考性的。
当然啦,我最终选择了深造,所以给出的经验也偏这条路一些。
应用化学本科大学的主要课程就是四大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加上化学实验。
大学的授课节奏与高中的一个很大不同之处就是知识点传授比较集中且隔断,也就是一周上一次课,一次上一整章的内容。
所以一次课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大段漏掉知识点,后期追补十分艰难。
而大学的排课又是一次排三四节,上课久了真的很容易精力涣散(尤其是有机物化这种需要逻辑思维的课,跟不上就会瞌睡)。
有同学会选择自学,但还是非常建议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因为期末考试都是老师自主命题,命题的侧重点会体现在上课内容中。
如果真的是因为老师的水平让你无法听懂这门课(教授不一定擅长教学),可以查好课表去别的老师那蹭课,或是充分利用线上资源(B站/慕课)。
大学的期末考试不是选拔性考试,不会有难题怪题,它只考你对某一些知识点是否了解。甚至很大一部分都是考记忆的,题目根据往年题来回用,所以踏实肯背题的同学会非常占优势。
化学专业课程最大的特色就是实验课。提到实验就不得不提到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会占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分数。
实验按部就班操作都能做出来,再不济也能找同班同学搭把手。
但也由于最终大家做出的实验结果都类似,所以其实实验课老师主要还是根据实验报告来给分。
所以实验报告一定认真对待!实验过程完善、讨论充分的报告会拿到高分。
若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写,可以借鉴往年的高分报告。我的实验动手能力一般,但因为实验报告认真,大学四年实验课均分90以上,最终还写入了简历中。
化学专业的主要毕业选择无非也几种:考研,保研(行政保研/学术保研),就业,出国。
本科就业其实进入不了太高层次的工作,很大部分都做了化学企业销售或实验员的基础工作,好像最后基本都是专业上学得不太好的人去就业,但凡有点能力的同学都会选择深造。
基本上每年我们专业最终的读研/就业比例都是五五开。
我的建议是尽早确定方向选择,越早确定你的每一步行动越clear和占优势。
如果不能尽早确定,那就刷GPA吧,提升GPA在任何方向上都不会错。
有同学认为“反正我将来要考研,GPA多少也没关系”,一旦有这种念头,GPA就会如泄洪式下滑。
我是大一时有想保研的念头,所以在专业课程上一直都很努力。
但同时还承担了学生组织的工作,我又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当时在学生工作上花费了过多时间,现在看来那些工作经验和学业(GPA)积累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当然将来想走行政的同学另说)。导致我大一大二两年整体GPA都不算高。
如果我更早一点,或更明晰将来要走学术道路,一定不会在学生组织上花费过多时间。
关于本科期间是否应该参与科研项目
很多高校把是否有科研经历作为保研或考研的加分项,生化环材专业更是如此。
我的建议是最好参加并且坚持到底。
大学一般会在不同阶段举办各式的科研竞赛:大创/挑战杯/实验竞赛等等。
科研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这同时也是深入了解专业的方法。
做科研项目的几点主要的理由
1.最直接的,为你的简历增色,这是你上进的一个证明
2.感受和了解学校实验室的氛围和条件。
一般高校基本上本科教学是与研究生科研是割离的。本科生并不了解研究生生活,不了解本校导师,参加科研项目是你突破信息茧房的一个途径。
我本科大一到大三有三段科研经历,皆因参加了学校的科研竞赛而来。
大一是做文献综述类竞赛,只能说是浅浅地摸了一下科研的门。大二大三在一个实验室做了两个类似的课题。当时因为地理限制要在两个校区奔波,每次都六点起通勤两个小时去做实验,虽然很苦但真的值得。
科研经历在我的保研夏令营简历上占了30%的比重(夏令营也拿到了八九个985的offer吧)。
化学专业的深造方向按四大化学来分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如此。对我们学校而言,大致包括有机合成化学/分析化学or仪器分析/无机材料合成/电化学,另外可能还有一些还有一些跨学科的方向(生化分析/计算化学)。
方向细分下来非常多,这里可能列举不全。但其实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基本都能覆盖这些方向,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自己将来适合的方向。
在四大化学中,我的分析化学学得最好(满绩点),所以最后跟老师聊过后也选定了这个方向,可以说每一步都是有依可循。
或者直接选择本科科研竞赛方向的同学也大有人在。当然不确定喜欢哪个方向也没关系,可以跟相关的任课老师聊一聊,咨询一下实验室课题,会丰富你对这个方向的了解。
科研过程中占主要的还是仪器测试和样品前处理,对于过于有毒的试剂确实接触不多,但对掌握仪器和原理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花上1-2年时间去学习操作仪器和优化仪器条件,在这之后基本上实验才能走上正轨。
化学专业深造到博士这一层次其实是不算少见的选择。主要是对于这一类基础学科本身就重度依赖实验室研究出成果,而硕士学业年限不足以保证研究体系的深入度、连贯性和完整性。
再加上高校和研究所招聘越来越卷…我感觉有三分之一读研的同学都读到了博士,未来这一趋势只会越趋明显。当然选择读博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实验室责任、走更多荆棘的道路了。最好是在硕士期间通过课题好好考虑,仔细评估自己是否能够读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