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的宠臣范雎
范雎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早年家境贫寒,他刻苦学习,立志有朝一日能够有所作为,出人头地。诸侯纷争,他觉得这是个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范雎周游列国向各位诸侯王献上自己的治国要略,希望能得到重用,不成想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万般无奈,他只好心灰意冷的回到了家里。
范雎有个好友叫郑安平,想助范雎一臂之力。
公元前271年,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出访魏国。范雎和郑安平都觉得这次王稽到访魏国,是范雎的一个好机会,于是郑安平假扮成侍候王稽的侍卫去接近他。
郑安平经过一番设计,引导王稽提问:“魏国可有什么有贤能的人士吗?”郑安平回答:“我的乡里就有一位贤才,想求见您,谈谈天下大事。”王稽当即答应见一下这位贤才,郑安平就带着范雎来拜见王稽。
两个人的话还没谈完王稽就发现范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王稽立即辞别魏王,载上范雎驱车回国。
王稽回国见到秦昭王,向秦昭王报告了出使情况后,趁机进言道:“魏国有个谋士,是天下难得的贤才。他请求面见您。当时,秦昭王却没以为然,没有召见范雎,只让他住在客舍等候召见。就这样,范睢等了一年多。
范雎在驿站等待秦王召见等了一年
秦王决定攻打齐国,消息传到范雎耳里。他觉得不能再等了。于是,他奋笔疾书,给秦王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圣明的君主推行政事,不会埋没有才能的人。如果您认为我的话可用,希望给我一次机会,推行我的主张;如果您认为我的话不可用,那么我就离去。俗话说:“庸碌的君主奖赏受宠之人而惩罚他厌恶的人;圣明的君主奖赏有功之人,惩罚有罪的人。”
“我的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据说周室的砥砨,宋国的结缘,魏国的县藜以及楚国的和氏璞玉,这四件天下闻名的宝贝,刚从土里挖出来时也被工匠看成石头。人才和宝贝一样,需要时间观察才会发现其价值。如果轻易放弃,流落他人之手,将悔之晚矣。”
“要说的重要内容我不敢写在信上,浅露的话又不值得您一看,入不了您的眼。我希望您耽误一点时间,让我拜见您一次。如果谈话没有效果,我甘愿受死。”
范雎写下这封情真意切的自荐信,强调了自己的能力,又直言秦王的过失,孤注一掷,请求面谈:“不满意您可以杀了我。”
他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秦国要越过韩国,楚国,去攻打齐国,他认为这是极不可取的。他下决心辅佐秦王,成就一番大业,在等待秦王召见的一年中,他洞悉了天下大事,已经做好了精确的布局,可是秦王从没有给他机会。这次如果要去攻打齐国,就破坏了他的布局,因此他只能自己去争取机会了。
路是人走出来的,机会有时也需要自己去主动争取。读了范雎的信,秦昭王心中大喜,便向王稽表示了歉意,派专车去接范雎。秦王终于召见了他。
秦昭王见到范雎深表歉意
秦昭王见到范雎道歉说:“我本该早就向您请教的,无奈有太多事要忙,直到现在才能和您面谈。我在这给您赔个礼。”范雎客气地还了礼。
秦昭王说:“如今天下纷争不断,秦国还没有强大,我的霸业没有完成,迫切需要您的指点。从今以后,事无论大小,上至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都毫无保留地指出来,不必有所顾忌,我一定洗耳恭听。”范雎听了后打躬行礼,秦昭王也连忙还礼。
范雎直陈:“大王的国家,四面都是坚固的要塞,北有高山、谷口险隘,南面环绕着泾、渭两条河,右边是陇山、蜀道,边是函谷关、肴阪山,还有百万雄狮,千辆战车,这个条件有利于进攻。
秦国百姓一向勇于为国家作战。现在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建立霸业如同放出壮犬去捕捉跛足的兔子那样容易,是完全可能够办到的。”秦昭王聚精会神听得津津入耳。
范雎继续说:“您想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的策略,这不是个好计策。如果出兵少就不能打败齐国,那如果出兵多的话会损害秦国利益。所以我猜想大王的计策,是想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两国尽遣兵力来协助秦国,这其实是行不通的。以前齐国曾经也是千里迢迢去攻打楚国,到头来劳军耗财,却一点好处也没捞着。”
“我认为秦王若想统一天下,须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这个策略具体说就是结交远邦而攻伐近国,这样攻取一寸土,您就有一寸土地,攻取一尺土地,您就有一尺土地。现在韩、魏两国,地处中原,是天下的中心部位,大王如果打算称霸天下,就必须先亲近中原国家把它作为掌握天下的关键,以此威胁楚国、赵国。楚国强大您就亲近赵国,赵国强大您就亲近楚国,楚国、赵国都依附您,齐国必然恐慌了。齐国恐惧,必定拿出丰厚财礼来侍奉秦国。齐国亲附了秦国,那么韩、魏两国便乘势可以收复了。”
秦昭王点头称是,然后说:“我早就想亲近魏国了,可是魏国是个变化无常的国家,我无法同它亲近。请问怎么才能亲近魏国?”
范雎回答道:“大王可以先说好话送厚礼来拉拢魏国,不行的话,就割让土地收买它;再不行,寻找机会发兵收拾它。”
秦昭王说:“先生说得有道理,望您日后多多指教。”于是授给范雎客卿官职,同他一起谋划军事。派兵攻打魏国,拿下了魏国的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魏国邢丘。接着又开始进攻韩国。
自此,为了称霸天下的大业拉开了第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