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汉口江汉路为何叫“歆生路”?

时间: 2024-12-19 10:24:27

江汉路,原来是一条土路,因其南端滨临长江,且位置适中,在清代就逐渐形成为汉口的一个重要商贸集散地;后由商绅集资整修道路。商绅们为图“吉利”,遂取名“广利巷”。在清道光年间浙江旅汉商人范锴所著《汉口丛谈》及清朝末年地理学者、湖北人杨守敬编绘的《历代舆地图》中的《武汉城镇合图》上,已有广利巷的记载。当时此巷只是由江边到现在的鄱阳街口一带,约有300米长。1861年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并出现了外国租界。因广利巷紧靠英国租界,为便利商贸,当局把广利巷扩宽成为碎石马路,并取“对外忍让,惟求太平”之意,命名为太平路。其后汉口城区进一步扩大,1907年在太平路以北修筑起与现沿江大道平行的后城马路(即现在的中山大道)。不久,太平路也由鄱阳街口向北延伸至花楼街口,使太平路延长近一倍。这里的商行栈号与花楼街连成一片,显得更为热闹,迅速成为闹市中心。

几乎在太平路延伸的同时,太平路花楼街口以北地段也修筑了马路。此路越过湖南街(现胜利街)口、后城马路和老圃,至汉口循礼门刘祥花园(今武汉船舶公司)长约千米。这一段新延伸的马路修成后,由英国人报经英国女王批准,称为歆生路。

这段路为何称“歆生路”?这得从刘歆生(1875-1946年)其人谈起。

歆生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买办刘祥的号。他会英语、法语,做牛皮出口生意暴富,办有多家工厂、公司,并在汉口开埠后以低价购进后湖一带大片土地,是汉口有名的“地皮大王”,大买办资产阶级。当时他预测汉口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地皮日后必将看涨,于是决心从事地皮经营。张公堤建成前后,城堡内外有很多低洼之地,后湖地带湖塘更多。夏汛来临,到处一片水乡泽国,地主和农民纷纷低价出卖土地。刘向银行、钱庄借钱,大肆收购土地。据说,刘歆生以“划船计价”:先在四界插旗为标,然后乘船沿线按划桨次数为计量单位,以每桨串或300铜元的低价,一片一片地购进。刘所购土地,上起舵落口,下至丹水池,西抵张公堤,南至铁路边,地域广大,约占当时汉口市区郊区1/4。每购到土地,就挂上“立兴”界牌,表明被法国“立兴洋行”挂了旗,受到租界保护。他还于1901年建立填土公司,并创办铁工厂,为填土公司专门安装自用的轻便铁轨和运土机车、轮车。又购来推土机、法国小火车头,雇用大量劳工,从姑嫂树一带长年累月运土填平今江汉路到华清街等处地面。

刘歆生为了牟取利润,承包了租界内填地、修路、建房等土木工程。英租界当局为了繁荣租界市场,便利交通,计划从长江边一码头起,经太平街(武汉关至鄱阳街口),再由后花楼街口起,向西延伸,修一条直街,以接通湖南街(胜利街)、湖北街(今中山大道江汉路口下)。但这一带土地已为刘歆生所购得。英租界工部局总办米勒认为这块土地影响租界治安,要求借、租或购买,拟用租界内的垃圾煤渣将此填平,并纳入英租界范围。刘歆生同意了,因为这里由英方筑建马路后,除路基外,其余土地虽纳入了英租界的范围,但仍为刘所有,而路修成,必然使地价提高,可从中牟利。这一来,英租界扩大了1/3。刘歆生此举受到英方赏识。英租界当局呈准英国女王,将这条街命名为歆生路(今江汉路下段)。与此同时,刘歆生“让基筑路”的行为却遭到了社会的非议。

不久,他又萌发在华界修马路、建房屋的想法,他随即将歆生路向北延伸,穿过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直达铁路边(即今京汉大道),统称为歆生路。后来又与这条路向南垂直,修建了歆生一、二、三路(今江汉一、二、三路)。在江汉路一带,他修建了亨达利、中英药房等高质铺面楼房。在街背建造生成里整齐的二层楼住宅,在民意街、自治街、民主街建了大批平房、板房。

刘还与他人合资修建起花楼街的“楼外楼”。楼外楼高5层,安装电梯,内设戏院、茶座、弹子房、番菜馆(西餐馆)等,引来大批游人到此游乐。附近摊点、餐馆、照相馆亦应运而生。王柏心的《汉口竹枝词》说:“楼外楼高第五层,不须烦跨自升腾。请君放胆云霄去,牢系天梯有玉绳。”

1912年至1920年间,汉口出现了建房热。一般中小业主在自己原先的房基上重振店业、家业,规模不大,而在接壤租界的空地和废墟上,则成为富商巨贾、军阀官僚的抢手地盘。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修了六渡桥著名的南洋大楼,民众乐园、武汉市工商联大厦此时已建成。首义人士孙武,1913年在花楼街建成汉口最大的旅馆--汉口大旅馆(今人民饭店),20年代联保公司修建了联保里和今中心百货大楼。

1914年至1918年间,沪商蒋广昌和胡庆余,在今江汉路南京路之间合资修建义成总里。官僚袁海观修建了长怡、长乐、长康、长寿等里弄。任过上海道的桑铁珊,修建了保和、保安、保成等里。赣商周扶九修建了五常里(今永康里)和面临中山大道两侧的房屋,有数百栋之多。

在六渡桥到江汉路一带,新建房屋鳞次栉比,仿洋创新,形成了整齐的马路和两侧的店铺,为后来的市区中心奠定了格局。

太平路和歆生路合二为一成为现在的江汉路,这与 1927年发生的“一三”惨案和收回英租界有关。1927年1月3日,英租界当局动用停泊江边的英国军舰上的水兵,驱赶在江汉关江边举行庆祝集会的学生工人群众,海员李大生腹部被刺刀戳穿,当场死去。另有4人重伤,30余人受轻伤。“一三”惨案发生后,武汉30万市民举行反英示威大会。游行群众进入并占领了英租界。由于国民政府得到各界群众的支持,英方被迫于2月19日同意签订《汉口英租界协定》。3月15日汉口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英租界,其后汉口市政府拆除了英方在歆生路和太平路通往河街、前花楼后花楼等华界街口的铁网、栅栏,对太平路和歆生路实行统一管理,并以太平路南端江边1922年建筑的江汉关作为路名,重新命名,统称江汉路。此后直至解放前,这条马路凭借其特殊地理位置,一直呈现着畸形的繁杂。麇集了洋行、银行、钱庄、旅馆、餐厅、娱乐场所和经营高中档商品的商号。

相关推荐
 UM燃气灶用户客服中心实时反馈全+境...04-21
 先锋燃气热水器24小时售后服务热线实...04-21
 BENTONE壁挂炉400全国各售后...04-21
 门及第防盗门售后服务号码及其服务网点...04-21
 嘉格纳燃气灶各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