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你知道四川人常说的“打牙祭”有什么特别的来历吗?

时间: 2023-04-08 20:52:18


基本上四川人都知道“打牙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许久未开荤了,吃一顿好的。

现在说”打牙祭“的时候少了,即便说也是一种调侃的意思。苦难的岁月经历过的人虽然还记得,但是更多的新生代,是不太能理解“打牙祭”的意思了。

如今就算天天大鱼大肉,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现在反而讲究饮食回归清淡,因为大量的营养过剩,给现代人的身体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什么三高,糖尿病等富贵病越来越普遍了,现代人不是要“打牙祭”,是要多持斋才行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打牙祭”是时代的产物,但是它不仅仅是当年物质匮乏,初一十五才能吃一回肉的说法,最开始还是跟民俗祭祀有关。

今天只说川南一带,泸州、宜宾等地“打牙祭”,又叫做“作牙”。这个一开始四川人民可不是先考虑自己,中国的祭祀传统里,非常懂得一点预先取之必先与之的道理。所以完全是给先祖的。

后来有的地方形成了每月两次的财神祭祀活动。通常当地财神即为土地神(土地公),因此民间认为,土地神能够保佑商家生意兴隆,高朋满座,客似云来。

故在旧历每月的初二、十六作牙,主要以鸡肉、猪肉、鱼肉等肉类祭品祭拜土地神。一般以二月二日土地神诞日为起点,开始"做牙",称为"头牙",十二月十六则称为"尾牙"。而古代中国"做牙"完,总会把祭拜过土地神的肉类,分送食用,俗称"打牙祭"。

其实这样看来“打牙祭”还是的源于这些神灵带来的福利。那么为什么打牙祭一定是带肉?

首先得从"祭"字讲起。祭,就是祭奠、祭祀。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总要特别想法子弄点好吃的。那时候,所谓好吃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吃点猪肉。

而中国的吃肉历史可以追述到先秦时期。自从人类掌握饲养牲畜开始,就有稳定的肉类来源,但是吃肉的机会并不多,你想甚至到如今的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吃肉都不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在老子的时期或者那一段时期当中《礼记·王制》中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所以有肉而不常吃,才有珍贵的含义来作为祭祀的用品。

所以后来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记住祖先,要先献给祖先--祭祀。但是由于祭祀只是个仪式,所以只切不大一绺,放在神龛面前,点上冥币、蜡烛表示表示而已。

祭了祖先之后便将这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打牙祭"还有一层意思,切一小坨肉祭祀这种仪式,一年之中也就那么几回;而那时能吃上点儿肉的机会也就那么几回,所以凡有机会吃肉,统统被戏称为"打牙祭"。

实际上考证过打牙祭的几种不同的说法也颇有趣味。

第一个说法谈的是跟易牙有关,这个易牙是旧时后厨师封他为祖师,然后每个月初一十五有这个祭祀祈祷易牙的活动,简称是“祷牙祭”,四川话听起来像“打牙祭”,久而久之变成了这个。

第二个说法是最初杀猪还神都是旧时代衙门来主持,由这个衙门来分祭祀的肉,又叫“衙门祭”。

第三个说法"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进,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称为"牙旗"。每逢农历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

四川人的打牙祭到了后期,基本跟神灵关系不大了,先把自己的五脏庙安抚好,恐怕比临时抱佛脚要实际的多。

我们的父辈曾经经历过一个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他们常常吃不饱肚子,平时不要说“打牙祭”,就是有一顿饱饭都非常不容易。现在则不同了,即便川南很多农村,也是天天吃肉没有问题,要说“打牙祭”可真的是一段比美满汉全席的宴席才算的上了。

不过依然记得家乡泸州早年间流传的一个真实的笑话。六十年代,吃鲜肉不容易,腊肉也得逢年过节,有一户人家准备了一块腊肉,准备过年吃,可是家里小孩子馋嘴啊,怎么办,大人就想了个办法,把肉吊在堂屋上面,能看到摸不到,粗粮端上来,叫孩子们看一眼,吃一口饭。

据说当时这家有个小孩多看了一眼,他哥哥不干了,告诉家里大人,没有看一眼吃一口饭,大人回头就说:不管他,看多了咸(咸在四川话读寒)死他。这种现代版望梅止渴,如今是个笑话,当时想起来真是心酸。

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我们也不再说“打牙祭”的话了,此一时彼一时,但是有一些事情却始终没法忘记,人生经历磨砺越早,其实才是对自己帮助越大,所以今天你会“打牙祭”吗?

相关推荐
 猎豹保险柜服务号码-故障报修热线号码...04-03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国国家安全机关侦破菲...04-03
 恩特思保险柜全国维修服务号码实时反馈...04-03
 铁柜大王保险柜全国各市24小时售后服...04-03
 普洛米亚保险柜服务号码24小时(今日...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