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万仙山在哪个省哪个市(万仙山:一个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地方)

时间: 2024-12-04 10:06:49

《中国国家地理》曾经这样说过:“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

中国著名地质教授陈安泽先生称这里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三上郭亮,挥笔为郭亮村题词“太行明珠”。

连绵不断的太行山像是一条长龙,横卧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边上。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它即是中国地理的第三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同时还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自古以来,人们提到太行山时常说八百里太行,指的就是这座逶迤于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之间的山脉。

大体上说,位于山西境内的西太行,地貌已经接近黄土高原,呈现出一片荒凉,尘土飞扬的景象。位于河北境内的北太行和南太行一样处于断裂带上,从而分布了很多的黄土沟壑,但是因为北太行缺水而难以看到大面积的森林,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只有为数不多的山林点缀其间。而只有位于河南境内的南太行,仿佛是上帝的钟爱之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加上流水的滋润,形成了众多的峡谷、悬崖、名泉、飞瀑,使南太行的自然风光雄秀兼具。

名字‬由来‬:万仙山景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距离新乡市75公里,是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的组成部分。最高海拔1672米。景区主要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村、清幽山乡~南坪景区组成。

初进万仙山的客人都有一个疑惑,这里没有寺庙,没有香客,为何取名叫万仙山?取这个名字,是缘于这里一座座崖峰奇石好似仙人林立,所以得名万仙山。有诗云:

奇峰秀石立山巅,姿态迥异欲飘然。云掩俊雅盈灵气,恰似万仙临凡间。

前往万仙山的第一个村庄叫石门口村,必须路过“红色娘子桥”,它是上世纪70年代,为解决山区交通困难,由辉县市南寨镇石姑娘队85名女队员用一年时间(1970.8~1971.8)建成通车的,故称“红色娘子桥”。

到达万仙山售票处,售票处对面就是:万仙山4A级景区的标志石柱,买票之后就可以乘坐景交车开始万仙山之旅啦!

绝壁‬长廊‬郭亮洞‬乘坐景交车到达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绝壁长廊,绝壁长廊是游客对郭亮洞的美称。郭亮洞于1972年3月16开工,1977年5月1日建成通车,总长1250米,高6米,宽4米,有36个天窗,是郭亮人用双手抡铁锤打钢钎凿出来的人工隧道。

那时候,郭亮村因为交通极度闭塞,贫困交加,郭亮村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不等不靠,硬凭一锤一钢钎一双手开始开战了。时任郭亮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率领本村13名壮士,苦修5年,饱受风霜,真的像传说中愚公移山那样,用自己的双手,挥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在壁立千仞的海拔1000多米的红岩绝壁上,打烂了4000把八磅铁锤,耗尽了12吨六棱钢钎,花光了村里所有的积蓄,硬是开凿出了一条长1250米的“人工隧道”导洞。在第五个年头,工程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援。1977年3月,辉县教育局组织250名教职员工,同郭亮村人并肩作战,鏖战50天,终于使郭亮洞的通车时间大大提前,终于在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一举结束郭亮村千百年来靠天梯攀上爬下的苦难历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郭亮人因此被国人们誉为“当代愚公”。有诗云:十三壮士出郭亮,抡捶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堑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

那条悬挂在千仞绝壁的“郭亮洞”被香港人惊叹为“绝壁长廊”,被日本名古屋电视台称赞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被美国凯迪拉克公司评为“全球最奇特,最著名的18条道路之一”。

天池‬坐落在郭亮洞之上,原来是一条峡谷,长326米,最宽处31米,最深处26米。峡谷红石岩层清晰,有多级瀑布,水潭连接,水击石壁,声如龙吟雷鸣,故称为龙吟峡。1975年,当地村民从山下抬沙子,背水泥,攀爬天梯,在此筑坝休水库,成为太行山上最高的一池碧水,故被称为天池,水清见底,青山如画。

郭亮村‬ 坐落在海拔1000米之上,现有83户人家,共300多人。相传东汉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加上官府的剥削压迫,太行山村民郭亮揭竿而起,农民纷纷响应,跟随郭亮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队伍。朝廷派重兵剿杀,郭亮设“悬羊擂鼓”之计,让士兵将战鼓与山羊悬挂在树枝上,羊四只蹄子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听,于是大家转危为安。后人将村命名“郭亮”,以纪念这位机智勇敢的农民起义将领。

郭亮村人多姓申,申氏家族元朝末年在南京做官,明朝初期朱元璋清洗京都,将申氏家族发配青海做苦役,途中申氏从山西逃离,全族几百口人砸掉大铁锅,一户分一块锅铁,各奔东西,但愿来年拼回原状,全族团圆。当面一小部分申氏族人进入河南,躲进太行山中隐居于郭亮村,整个郭亮村,只有申明富一人于60年代参军离开了郭亮村,其余村民即使遇到山洪,滑坡都死守在这里。

崖上人家另山村被称为“崖上人家”,海拔1097米,有一石缝孤独另立,与绝壁隔离10多米,所以当地人称它“另山”。明末清初,有人家在这绝壁悬崖建造四个院落,均为石木结构,门外绝壁高百余米,成为现存最完整的太行古民居。这里耕作方式、风俗习惯、生活环境,是太行山里独特的一道风景。

大峡谷‬观景台‬像一方神坛矗立于红岩绝壁大峡谷的璧岩。站立神坛,大峡谷的雄伟壮观一览无余。举目远眺,对面是高耸的千刀山,岭下突出的山头叫“马头山”;俯瞰东方,红岩绝壁,千米的绝壁长廊,分段外露,透过36个天窗可见车来人往。

中华‬影视‬村‬影视村是郭亮的美誉。几十户人家依势座落在山坳里,房子不分行,不成排,错落有致,参差不齐。青石垒墙,白灰粘缝,蓝瓦盖顶,木门木窗。村后是翠峦叠嶂的莲花山,村前是沟壑起伏的皇碑尖岭。从1975年以来,海内外影视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风景,4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影坛巨臂谢晋,为拍《清凉寺钟声》三上郭亮,在村里常住百天之久,称郭亮是“太行明珠”,刻石留言:太行深处郭亮村化为影片清凉寺钟声的乳泉村,我们曾在这里度过盛夏深秋,我们曾和郭亮的父老兄弟姐妹结下深厚友谊,美丽的村庄,勤劳的乡亲将永远留下我们的记忆里。著名导演于本正、郭凯敏、沈好放、冯小宁等也曾在郭亮食宿多日,留下墨宝。郭亮村还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和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云清曾在这里住过多日,电影《李向阳》生活原型,传奇英雄郭兴曾在这里学习培训、接受任务,那些老房子仍然完整的保存着。

天梯天梯古道,始建年代不详,明末后多次整修,高逾百米,430多个碎石板铺成的台阶,沿着毫无凭借的峭直山壁蜿蜒而上,石阶大都是松松垮垮的,一脚踩上去,有的石阶就会猛颤几下,落石籁籁坠向千仞崖下,登之比蜀道还难,故名“天梯”,旧为豫晋两省边界的交通要道之一。1977年前,是郭亮村通往山外的必经之道。郭亮人每年所需的化肥、农药、油盐酱醋等生产生活用品,都要从天梯下背上来;每年所产的山果、药材,要从天梯上背下去。天梯是郭亮人苦难、贫穷的见证。

不爬天梯,不知郭亮人进出大山的艰难!

不爬天梯,不知郭亮人对平坦道路的渴望!

不爬天梯,不知道郭亮人开凿“挂壁公路”的雄心!

炮楼‬位于天梯南侧的崖壁之上,2002年由河南省永华影视有限公司在此拍摄抗日战争电影《战争角落》修造的炮楼,这部电影主要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勇敢的抗日山民把自己年轻的热血和生命献给了他热爱的太行山。

喊泉‬是郭亮最神奇的一处泉水,可看、可听、可从不同的角度尽兴欣赏。在一个窑龛的绝壁上,一股清泉呈喷淋状落下,泉眼距地面20多米。地质学家认为,喊泉是因岩层的特殊构造而形成,声波可影响水量变化,喊声大水量就大,喊声小水量就小,由此得名“喊泉”,又称“龙须泉”。泉下有一块凸立的石头,四周长着青苔,称为“仙女浴台”。 2010年10月,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栏目在这里拍片,揭秘喊泉之谜。

1994年,村民宋运林凿开一块红石,见石层面有逼真的“日月星”图案,便保存下来,有人据此联系南坪的旖旎风光和南坪人不屈不挠数十年修路植树的精神,写下一诗:“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气血精,三元精华聚南坪。”

南坪村‬日月‬星石‬日月星石凉亭向上看去,就是将军峰。从日月星石这里可以选择走路去丹分沟,走路的话就是原路去原路回,也可以乘坐景交车去丹分沟的入口,然后全程不走回头路。

丹‬分‬沟‬是南坪的一个自然村,立着一块石碑,刻着丹分的名字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太上老君曾在这里召集众仙聚会,分仙丹。另一说法是秦初山西、河南分省划界,两省在此签书分单,丹与单古时通用,后人反其音念丹分。在缺乏人文资源的旅游景区,总会编造一些无法查证的传,大家就听听就可以了。

相关推荐
 凯泽优尼卡燃气灶服务号码24小时-售...04-21
 培恩(PEINN)集成灶24小时全国...04-21
 斯宝亚创燃气灶全国各市售后服务点热线...04-21
 FERROLI热水器用户客服中心实时...04-21
 威恒指纹锁全国统一服务号码-全国服务...04-21